挾通路以令產險公司,金管會出手管理。台灣一年要銷售40多萬輛新車,車商保代藉著強勢銷售通路,要求產險公司提供量身訂作保單、高佣金或獎金、分潤等,讓產險公司頻吃罰單,金管會也決定出手,從6月1日起,13家車商保代必須列出代理的所有產險公司,供購車民眾自行勾選,將選擇權還給消費者。
保險局強調,產險業者自己不能抗拒車商通路,配合提供高佣金、禮券、各式回饋,合法合規的部分沒問題,但若有違規,抓到就是重罰;但對於車商保代,保險局第一步要求比照銀行銷售住宅火險、地震險的方式,將所代理的產險公司列成表格,交給客戶自行選擇,消費者若聽從業務員建議選擇保單也合法,就怕車商保代沒有提供更多選擇。
民眾購買新車,一般都會為愛車投保保費較高的任意車險,如無論什麼原因造成車體毀損都理賠的甲式車體損失險,另外還有竊盜險、三人責任險及各式附加險,而車險亦是產險業極重要的業務,且新車損失率較低,還是有一定的賺頭。
不過,國內大型車商幾乎都有成立保代公司,代理車險保單,據保險局統計,目前國內共13家車商保代,即和安、台灣賓士、德鎔、順益、六和國際、台灣本田、百泰、協進、南陽、凱興、華中、福斯國際、福灣等保險代理人公司,即涵括台灣大部分新車的銷售通路,也挾著強大的新車銷售量,要求產險公司配合,否則就停止代理其車險。
但也有車商直接有自家產險公司,如和泰汽車即投資有和泰產險,裕隆亦投資有新安東京海上產物。
保險局表示,先前有民眾客訴,表示買車時,車商保代業務員不提供其想要的車險保單,選擇性極少,但保險局調查後並無具體證據,不過,為了強化消費者保障,保險局還是要求13家車商保代從今年6月1日起,必須提供消費者所代理的車險清單,供消費者自行勾選投保,且消費者必須簽名。
產險業者表示,此表格並車商保代的強勢作風並不會有影響,但可能作為未來內控制度檢視之用;保險局也表示,產險業者自己要去面對銷售通路,不是靠保險局永遠擋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