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業者展示八項產研合作的創新AI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成果,涵蓋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商務等三大領域,包括能隨時掌握產線機台健康狀況的「機台故障預診斷」技術,可即時偵測嬰兒口鼻遮蔽及吐奶等危險情況的「GenkiCam:嬰兒照護用嵌入式深度學習相機」,以及能精準辨識商品取放與消費者身份的「智慧貨架」等。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2030年AI人工智慧將帶來全球GDP成長14%,貢獻15.7兆美元,不難看出AI人工智慧已成為備受全球各大產業矚目的熱門議題。工研院也在產業轉型需求遽增之際,以AI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研發能力,發展出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商務等多項AI人工智慧創新技術。
在智慧製造方面,「機台故障預診斷」技術,藉由分析機台運作的感測資料,來進行機台的健康狀態評估與故障預測,並根據機台健康狀態來決定最佳的維護或更換時機,減少非預期性的停機與維修頻率,已技轉給資服業者帆宣,實際應用於半導體產業。
在智慧商務方面,工研院研發的「易取智慧貨架」運用AI人工智慧整合貨架上的攝影機、重量感測器、紅外線等多重感測技術,能精準辨識商品取放與消費者身份,正確率達98%以上,更符合疫情影響下的低接觸趨勢,目前已與系統整合業者佳世達合作。
「AI人工智慧瑕疵影像分類技術」讓瑕疵檢測設備的機器視覺擁有學習能力,可以自主判斷產品外觀瑕疵,正確率達99.95%以上,目前已技轉PCB檢測設備業者聯策。
智慧醫療方面,工研院研發的「GenkiCam:嬰兒照護用嵌入式深度學習相機」運用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相機的技術,能辨別嬰兒表情與行為,偵測嬰兒口鼻遮蔽及吐奶等危險情況,危險事件辨識率達95%以上,還能偵測嬰兒心率及呼吸頻率,即時傳訊息給家長及照護人員,此技術也育成出新創公司元氣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