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快速學習創辦人吉姆快克,幼年時腦部受傷,後來自創方法改善心智效能。他擔任腦力教練二十多年,提供各行優異者開發潛能。他指出雙耳間的超級發電廠網絡,這30公分的距離,就是你的最大天賦和最大優勢。
大腦每天產生多達70,000個思想,它的速度媲美世上最快速的跑車。跟你的指紋一樣,你的大腦是獨一無二的,世上沒有兩顆一模一樣的頭腦。它的處理速度遠快於任何現有的電腦,而且它有近乎無限的儲存容量。縱使受損了,它仍然富有創造力,縱使你只剩下半個腦,你仍然是個可以充分運作的人類。
我們的大腦使我們有別於其他動物。人類不會飛,也不是特別強壯或快速,無法像一些動物那樣靈巧地爬行,也無法在水裡呼吸。就大多數的人體功能來看,人類只不過是普通水準的物種,但是人類大腦使我們成為地球上具有壓倒性支配地位的物種。藉由使用這股超級腦力,我們發明了像魚一般探索深海、像大象般移動重物、像鳥一般飛翔的方法。沒錯,大腦是我們人類了不起的天賦。
人類大腦具有可塑性,我們可以藉著在體驗、學習新東西及調適時,形成新的神經路徑,改變大腦的結構與組織。神經可塑性幫助解釋凡事皆有可能,研究人員指出,所有大腦都具有彈性,複雜的神經元連結網絡可以改變連結,形成新的連結網絡。有時候,這意味的是腦在彌補它失去的東西,例如:腦的一個半球學習執行兩個半球的功能。就如同中風的人能夠重建及恢復腦部功能,那些習慣拖延的人、思想過於負面的人,或是無法停止吃垃圾食物的人,或許也能改變神經元連結網絡,改變行為,進而改變生活。
若說學習是建立新的連結,那麼記憶就是維持那些連結。當我們難以記住東西,或是發生記憶缺損時,我們的神經元可能斷連。學習時,若你記不住,你可以視為無法在你已經學到、已經知道的東西,和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個東西兩者間建立連結。
舉例而言,若你當下覺得你已經學會的這個東西很寶貴,但日後不會用到,你可能記不住。同樣地,若你學到一個東西,但沒什麼理由解釋為何這個東西對你而言重要,或是它能夠如何應用在你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上,那麼你的大腦就不會保留這項資訊。記憶缺失是很正常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但是,若我們把記憶缺失,視為「我記性差」或「我不夠聰明,記不住」,這種態度將會負面影響我們學習和成長的能力。換言之,我們對自己健忘的看法,傷害力遠遠大於記憶缺失本身的傷害。這種自我對話強化了我們的局限信念,認定這是我們的固有能力不足所致,無法改變,於是我們就不會承認錯誤,重新取得資訊。
這對學習又有何含義?可塑性意味的是,你能夠重塑你的大腦,滿足你的欲望。比方說,你可以訓練你的記憶力――若你懂得如何幫助你的腦袋接收、編碼、處理及鞏固資訊,你的記憶力就能夠增強。可塑性意味的是,只要作出一些簡單的改變,例如改變你的環境、飲食或運動,你就能夠顯著改變你的頭腦的運作方式。我將在第8章〈精力〉詳細分享這些訣竅。
重點是:可塑性意味著你的學習和你的生活,並非固定、不可改變的。藉由優化和重塑你的大腦,你可以成為、做到、擁有、分享任何東西。當你擁有、採納正確的心態、幹勁和方法後,就不受局限了。
開啟動力
概述你也許聽過的一個小故事:在一座發電廠,某天,所有運作戛然而止。所有機器停擺,安靜得嚇人,廠裡人員忙亂成一團,過了很多小時,沒人能夠解決問題,廠長焦頭爛額,向外求援。
專業技師到場,環視了一下,走到其中一個電箱前,打開電箱,檢視裡面的螺絲和線路。他轉了一顆螺絲,然後,奇蹟似地,所有機器再度運作起來,電廠恢復作業。
廠長大大鬆了一口氣,向技師道謝,問他需要支付多少錢?技師說:「10,000美元。」廠長嚇了一跳:「什麼意思?10,000美元?你只花了幾分鐘而已。轉一顆螺絲,誰都做得到。麻煩你,我需要列出帳單名目。」
技師從口袋中掏出筆記本,在上頭寫了幾行,把帳單交給廠長。廠長看了看帳單,立刻付錢。帳單上寫著:「旋轉螺絲:1美元;知道該轉哪顆螺絲:9,999美元。」
這個故事的啟示是什麼?不是你有一顆螺絲鬆了,這個故事闡明了兩點。
第一,一顆無限頭腦能為你和他人增添多少價值。我們已經邁入腦力勝過蠻力的專家經濟,兩耳之間的那顆腦袋,是創造財富的最大資產――有人知道這點,有人不知道。應用知識不僅是力量,也能營利,思考、解決問題、作出正確決策、創造、創新及想像的能力,就是我們創造價值的方式,你學得愈快,就賺得愈快。
第二個啟示:一顆小螺絲也能造就大不同。我指導過一些很棒的腦袋,不是英才也能看出英才留下的提示,型態之一是:優異的心智表現者過濾並聚焦於造就大不同、開啟其他一切的少數「螺絲」。本書將提供我發現的許多行為、工具及策略,幫助你的努力獲致最大成果與回報。

(本文摘自吉姆・快克著《腦力全開:打破局限信念,加速學習,開啟無限人生新境界》,星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