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15)日國際財經新聞重點摘要:
1. 僵局難解 佩洛西、穆努欽周四續談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與財政部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周三再度通話,但仍然未就新冠紓困方案達成協議。穆努欽坦言,很難在大選前達成協議並付諸執行。雙方計畫周四再次協商,在11月大選前,為達成協議盡最後努力。
佩洛西發言人漢米爾(Drew Hammill)周三在推特上發文表示,議長與財長已透過電話協商,並就上周末提出的數項援助提案進行了「富有成果」的討論。他並表示,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分歧點,仍是白宮缺乏對全國新冠狀病毒檢測計畫之必要性的理解。
佩洛西與穆努欽預計周四再次通話。穆努欽周三表示,他與佩洛西「在許多議題上進行全面討論」。他並表示:「我們在某些議題上持續取得進展,但在某些議題上仍然相距甚遠」。
穆努欽上周末呼籲國會讓企業可以從1300億美元的未動用基金中,獲得第二筆「薪資保護計劃」貸款。他表示,「全要、否則全不要」的立法毫無道理。即使他呼籲提供即時、具針對性的援助,但也坦承在大選前達成協議有困難。
(時報資訊 柯婉琇)
2.傳生產遇阻 AirPods Studio恐無法在12月前出貨
知名蘋果爆料者Jon Prosser周三在推特上發文表示,蘋果傳聞中的耳罩式耳機「AirPods Studio」生產延後,將無法在12月之前出貨,而傳聞已久的追蹤器「AirTags」則可能在11月發布。
蘋果爆料者Prosser周三發布這兩項產品的最新推文。此前盛傳,除了iPhone 12系列手機之外,蘋果的追蹤標籤「AirTags」與耳罩式耳機「AirPods Studio」也將在10月13日的發表會上亮相。
Prosser在周三發布的更新推文中表示:AirPods Studio生產遇到重大阻礙,一些主要功能現在被砍了。看起來在我們擁有最終成品之前,他們仍需解決一些問題。最佳情況下,他們可能無法在12月前出貨。
隨後他再度發文表示,這意味著(如果一切順利,且沒有更多問題出現)蘋果仍然可能在11月發表,於12月出貨,但這是在最佳的情況下。他表示,B515(AirPods Studio)仍有可能延至2021年3月才會發布。
此前Prosser表示,AirPods Studio將推出兩種版本,一為強調透氣與方便攜帶的運動基本款,預計售價為350美元,另外一款為採用高級皮革的商務款,預計售價為599美元。
另一方面,AirTags據稱已經完成並已準備發布。Prosser表示,蘋果計畫與iOS 14.3一起發布,這個最新版的作業系統將納入能支援藍牙與超寬頻(Ultra Wideband)追蹤標籤技術的軟體功能。 Prosser並表示iOS 14.3將於11月發布,這表示這個軟體正在進行內部測試。
(時報資訊 柯婉琇)
3.蓋茲批評美國防疫不力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批評美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回應失當,在篩檢和宣導防疫措施方面做的比其他國家差得多。
蓋茲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對疫情的回應在很多方面做得都不太好。蓋茲在受訪時雖未提及美國總統川普,但他表示,有別於美國,許多國家防疫做的相當好,他們利用手邊的行為工具,有效阻止疫情擴散。
蓋茲指出:「防疫只是技術問題,無關政治。多數國家政府聽取科學家的建議,而非攻擊專家。」
(工商時報 顏嘉南)
4.臉書利用AI改善再生能源電力儲存
臉書宣布與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合作,利用人工智慧(AI)尋找新的電催化觸媒(Electrocatalysts),有助再生能源電力儲存。
電催化觸媒能將多的太陽能和風能轉化為其他較易儲存的燃料,例如氫或乙醇,但現有的電催化觸媒稀少且昂貴,尋找新的電催化觸媒並不容易。
研究員一年間可測試數萬種潛在電催化觸媒,但臉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認為,在人工智慧的協助下,可讓測試數量提升至數百萬甚至數十億。臉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14日公布部分AI軟體模型,也希望其他科學家共同參與。
(工商時報 顏嘉南)
5. 歐盟擬收窄亞馬遜調查範圍 加速反壟斷審查
歐盟反壟斷機構可能收窄對亞馬遜的調查範圍、以加速對該零售公司的訴訟腳步。
據知情人士對路透透露,歐盟考慮分拆亞馬遜的案件,以平息亞馬遜競爭者的抱怨,認為反壟斷執法者總是耗費太多時間,無法彌補他們的市場損失。
歐盟監管機管此前對谷歌的調查也有採取類似策略,先優先處理了谷歌在購物服務上比價調查,然後再處理其他業務。
歐盟對亞馬遜的調查始於去年七月,主要調查亞馬遜的雙重角色,即同時作為商家的市集經營者,以及販賣與商家相同商品的競爭者。
歐盟也同時調查亞馬遜在「推薦商品」選擇上的數據,該推薦商品將出現在產品頁面右方,顯示「馬上購買」或「加入購物籃」。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可能將兩個問題分拆處理,將更有利於案件進展。但目前尚未就是否分拆或選擇哪個案件達成最後決定。
消息來源指出,歐盟是以反托拉斯規則,或是在阻止公司濫用市場權力的法規下來進行審查,歐盟內部仍有爭辯。
(時報資訊 張朝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