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與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工形成雙重打擊,造成不平等加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1日公布的報告顯示,機器與自動化崛起可能讓8,500萬份工作機會在2025年前消失,然而在此同時,WEF預期新增的工作將達9,700萬份,換言之,工作數量整體淨增加1,200萬份。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可望讓未來5年的工作機會增加。不過自動化與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工形成雙重打擊,造成不平等加劇。
在世界經濟論壇訪查的大型企業中,超過五分之二表示,因為技術整合的緣故,公司計劃降低人力。
世界經濟論壇預期未來5年可能消失的工作,包括資料輸入員、行政與執行祕書、會計與簿記員、客服人員,和機械維修人員等。
至於未來需求看俏的新職務,包括數據分析師和科學家、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專家、大數據專家、數位行銷和策略專家、物聯網專家、軟體和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以及數位轉型專家等。
世界經濟論壇預期工作將逐漸區分為機器和真人工作,電腦處理數據分析,行政管理和日常體力工作將交給白領和藍領勞工。
世界經濟論壇資深理事札希迪(Saadia Zahidi)受訪時指出:「就業創造的速度逐漸減緩。由於部分國家仍在執行封城措施,疫情引發經濟衰退,就業創造的速度減慢並不令人意外。不過整體而言,新增的就業機會仍大於消失的工作。」
疫情加速企業和消費者採用科技,帶動雲端需算和電商服務需求暴增,然而無法在線上服務客戶的企業則面臨沈重打擊。
無法在家完成工作的勞工將屈居劣勢,他們不是因為工作需要面對面接觸,就是無法隨時上網。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施瓦布(Klaus Schwab)指出,援助受公衛危機影響的勞工,力度仍不敵疫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