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規劃在台中電廠設置國內首座碳捕捉的「減碳技術園區」,預計2023年園區商轉,初期每年碳捕捉2,000公噸二氧化碳,分階段提升以降低中火碳排放量。環保署22日進行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但環評委員認為,開發過程資料數據不足,需詳實計算碳捕捉及後續碳使用狀況,2021年1月底前補件再審。
台中電廠有10部燃煤機組及4部氣渦輪機組,總計裝置容量578萬瓩,曾是世界單一最大火力電廠,由於環保標準提高,台電規劃不同階段碳捕捉計畫,第一個就在台中電廠進行小規模試驗,這是全台第一個燃煤電廠結合碳捕捉的計畫。
台電規劃在中火9及10號機組周邊,設置「減碳技術園區」,內容包含小規模碳捕集設施、微型碳捕集測試區、教展中心及智慧溫室,面積約0.48公頃,預計一年可以捕捉2,000噸二氧化碳,碳捕捉效率可達27.4%。
台電表示,環顧全球啟動碳捕捉技術電廠相當少,但現在不做就永遠停在那,因此要啟動全台首座園區進行測試,讓台灣減碳邁前一步。雖然碳捕捉技術有使用藻類固碳方式,在考量單位捕捉量後,選擇使用胺類化學藥劑來進行。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指出,計畫還需經過環差審查,依目前時程推估,最快明年農曆年後才會進行後續審查,若順利進行,整體計畫將在環差通過後1.5年進行,屆時就可啟動碳捕捉,未來將視實際成效,再決定下一階段推動計畫。
依台電規劃,2023年要讓減碳技術園區商轉,經過測試技術後,達到每年碳捕捉2,000噸的CO2,2026年啟動中期計畫,每年捕捉10萬噸,2028年啟動更大規模碳捕捉,達每年100萬噸目標,逐步降低中火實際排碳量。
惟環評委員認為,計畫內土方及暫存區污染防治規劃仍需補充,另也要考量原物料及製程碳排放量,詳細計算實際捕集效益,且捕捉到的CO2也需評估銷售管道及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