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願意買電動車善盡環保責任,現在卻常卡在價格昂貴、周邊服務配套,怎麼算都不划算。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指出,電動車的總成本一直在下降,因為電動車成功關鍵的電池,創新技術一直出現,帶給新一代電池的成本節省與效能提升,由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和UBS Evidence Lab旗下12位分析師共同完成的最新分析報告,內容透露重大預測:電動車整體成本將在2024年完全貼近傳統汽車,等於消費者可以用親民價位開起電動車!
瑞銀投行研究部據此大幅上調美國電動車滲透率,估計電動車的市場占比在2025年將達到12%。歐盟/中國引領的增長,更會帶動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升至2025年約17%、2030年的40%左右。
瑞銀投行分析師Tim Bush指出,在解析電動車的成本應就電池拆解分析,目前市場由不同廠商生產的7種電芯在競爭,2018年UBS Evidence Lab曾發佈Q-Series報告(Heart of an Electric Vehicle)中,由松下/特斯拉的電池系統奪冠,LG化學排名第二。由於市場競爭相當激烈,2年後的現在再度拆解,發現寧德時代最新的NCM 811電芯小幅領先,LG化學位元列第三,其成本顯著優於同業SK Innovation。
創新技術帶給電動車的電池成本大幅節省,該報告指出,2年後的2022年電動車與傳統汽車的總成本差距為1900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縮減至零。此項超前發展,瑞銀投行認為,由於低成本的中國電動車供應鏈正走向全球,可能蠶食現有歐洲企業的市場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