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菱投顧指出,疫情衝擊主導第一季市場走勢,刺激措施主導第二季市場走勢,然而,我們未進入「後疫情」時代,而且經濟復甦之路依然迷霧重重。
這對於高收益而言有何啟示?
一方面,儘管市場出現間歇性的陣陣波動,但高收益收復了不少失土,該資產價格自第二季開始反彈,並一直持續至第三季後期。企業持續成功籌得資金,從又一個季度發行量維持高檔可見一斑—尤其是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發行總額急升至1,250億美元,幾乎創下歷史新高。儘管發行量以再融資活動為主,但有跡象顯示,併購活動逐漸增多,這表明企業開始重新考慮長遠發展問題。因此,違約預期仍處於溫和水平,遠低於疫情時期的預測高點。
儘管第三季末市場波動性回歸,但期間市場表現良好,美國高收益債券及貸款第三季分別上升4.68%及4.13%。此外,歐洲市場亦於第三季上漲,貸款上升2.69%,其次是債券上升2.49%。信用利差亦已大幅收窄,但相對於疫情爆發前,仍處於較高水平。
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仍然任重而道遠,資產價格回升尚未擴大到風險資產的全面上升。旅遊及休閒、娛樂及航空航天等行業受到社交隔離的影響尤其嚴重,這些行業的公司債券價格持續下跌,即使是那些在這場危機爆發前根基穩固的企業亦是如此。同樣,儘管較高信評的BB級信貸已收復大部份(乃至全部)失土,但較低信評的B級及CCC級信貸市場尚未完全反彈。
那麼,後市又將何去何從?整體而言,我們認為高收益債券仍具有吸引力,並且在日後將繼續提供投資機會。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高收益市場的信貸品質已顯著提升,其中BB級佔高收益市場的比重達56%(2007年僅佔38%),而CCC級佔比不到12%。同樣值得重申的是,從流動性角度來看,高收益市場在危機期間表現良好。
然而,前路依然迷霧重重,這使得審慎的選債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儘管在短期內企業籌得大量資金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因素,對幫助企業度過疫情的最初衝擊至關重要,但從長遠而言,這亦帶來了不明朗因素。誠然,部份企業似乎有能力應付未來高檔的債務水平;從這個角度來看,隨著疫情消退,這些企業可能會強勁復甦。然而,其他企業由於在疫情期間累積債務,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更大的困境,尤其是在疫情過後經濟疲弱的情況下。
目前,我們面臨多項風險—從可能會迎來第二波疫情,到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及經濟增長前景所帶來的許多不明朗因素,而展望未來,所有這些風險都可能引發市場進一步的陣陣波動,令復甦之路更為複雜。
資產配置為復甦做好準備
在此環境下,轉向資本結構的上層、考慮有擔保資產(尤其是優先擔保債券)是不錯的選擇。優先擔保債券可以提供與整體高收益市場相若的殖利率及信用利差,但過往的回復率(recovery rate)高於無擔保債券。由於優先擔保債券的抵押品價值一般是發行金額的兩倍,因此,優先擔保債權人相較無擔保債權人處於更有利的位置去推動債務重組,在某些情況下會獲取公司所有權,最終能夠最大限度提升潛在回復金額。優先擔保債券是市場最初急跌後首批發行的高收益債券(因為投資者需要一層初步保護,以彌補不確定的市場環境,這亦是可以理解的),在此後幾個月中,此類擔保債券的供給一直處於穩健水平,這亦是在意料之中。
在未來幾個月,「折翼/墮落天使(Fallen Angel)」信貸(由投資級下調至高收益的債券)亦不乏投資機會。「墮落天使」通常是由充分多元化的大型企業發行,這些企業有大量可用來維持流動性及償還債務的槓桿手段,但當這些信貸進入高收益債券市場時,其利差往往比其同類的BB級債券更闊。年初至今,近2,000億美元投資級信貸被降為高收益,儘管規模龐大,但已被市場充分吸收。目前,市場上有大量前景展望為負面或被信評機構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的BBB級債券—我們認為,在未來12至18個月,可能有達1,500億美元的債券被降為高收益。儘管今年年初市場曾憂慮高收益債券市場會消化不良,但迄今為止,「折翼/墮落天使」已被充分吸收,值得重申的是,為高收益債券整體信評的提升作出貢獻。
如今,全球利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而且市場又持續波動,在此環境下,成交量較少的資產類別(例如貸款抵押憑證CLO)亦可提供多項潛在優勢。CLO除了可提供獲取相較傳統債券及貸款更高殖利率的機會,同時還帶來多元化及增強型結構性保護等額外好處。不良債務是在未來具有投資機會的另一個潛在領域,尤其是在疫情結束後部份發行人難以應付債務高築問題的情況下。
未來展望
歸根到底,我們無法預測選舉結果。不知道下一次推出刺激方案的時間,只是看起來可能是幾個月之後或疫苗何時面市。我們所知道的是,未來市場有可能會進一步波動。
我們認為,與其嘗試根據這些因素來決定投資時機,不如在整個週期內對高收益採取策略性投資方式,致力物色那些能夠抵禦短期波動,並有潛力可在經濟及市場持續復甦時提供具吸引力漲升潛力的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