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集團2020年度大灣區調查結果,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與疫情影響,使得43%企業更積極考慮轉移產能,另外有近25%的受訪企業出於其他理由也考慮遷廠,合計有近7成企業正考慮將產能移出中國大陸,然而,多數企業仍傾向於分散供應鏈的模式,而非將現有產能完全移出中國市場。
大灣區意指由圍繞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渣打台灣總經理林遠棟獲得集團升遷,10月1日就任增設的大灣區行政總裁,提供銀行客戶最適合的在地服務。渣打銀行觀察,以往過度集中單一市場的供應鏈策略,經過此波疫情考驗,顯示已無法因應快速變遷的全球環境,企業必須重新檢視供應鏈佈局,透過朝向在地化生產及縮短供應鏈等方式,並將重點從降低成本轉向降低風險,以因應供應鏈斷鏈危機。
作為國際級領導銀行,渣打銀行擁有強大的國際網絡資源與數位金融實力,能協助客戶強化跨境供應鏈,提升營運效能,尤其今年以來面臨疫情衝擊的挑戰,渣打銀行以實際行動與客戶攜手度過關鍵挑戰,特別舉辦「鏈結未來.高峰論壇」,邀請近百位國內企業高階經理人,聚焦在疫情過後的總體經濟發展與企業因應之道。
渣打銀行東北亞區資深經濟學家符銘財指出,除了營運面考量,台灣還有一項領先優勢,能幫助台商企業在這波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勝出,也就是全球供應鏈對台灣企業的高度信任感,有效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全球經濟正面臨二戰以後最嚴重的衰退,渣打集團預估2020年全球GDP成長率為-3.3%,主因是亞洲以外經濟體將面臨較嚴重的緊縮。但除了關注經濟面的直接衝擊,隨著各國積極推動重建工作與刺激措施,疫情造成的結構性改變也逐漸浮現。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加速全球數位化發展,也為永續綠色科技帶來發展契機,渣打集團預期疫情將催化全球供應鏈的簡化跟縮短化,企業開始體認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並考慮調整供應鏈策略與思維,以分散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