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產業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供應鏈,走在全球競賽的前端,面對目前科技產業人才缺乏的挑戰,日月光超前部署,長期深耕校園,透過產學合作,持續培育先進製程高階人才,擴展充沛的研究技術與跨領域研發能量,並提供學生在地就業機會,以穩固台灣封裝聚落的競爭實力。
日月光第八屆封裝產學技術研究發表會,27日在日月光高雄廠研發大樓舉辦,發表與成功大學、中山大學攜手合作的9件專案。
日月光集團資深副總洪松井27日表示,台灣半導體未來製程領先優勢,關鍵將是科技人才的培育政策,目前,政府已規劃並陸續推動培訓計畫,讓人才持續進入半導體產業,填補業界需求缺口。
洪松井指出,在台深耕36年的日月光,發揮企業力量,鏈結產官學研豐沛資源與能量,為了國內半導體領域,持續創造高雄在地就業機會,透過產業技術合作及建教實習等,培養半導體人力資本,持續強化半導體國際競爭力。
日月光表示,這一屆的產學技研專案,層面廣泛而實際,從3大方向著手,分別為封裝製程、封裝基板設計、以及產品應用。在封裝製程上,面對特定先進封裝結構(FOCoS)製程過程、及最終產品的翹曲問題,藉由材料、結構、異質整合等多方面的掌握,建立對翹曲有效的模擬及預測模式。
至於封裝基板設計,則用於高效能運算(HPC)、網通等高階產品的需求,發展特定基板線路結構設計,有效減少基板中阻抗不匹配的問題,提升訊號的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日月光說,在產品應用上,針對光感測元件,以光學檢測系統的發展,可快速有效的檢測元件的優劣,同時回饋元件參數,提供設計人員優化產品。另有光感測模組吸收及擴散材料研究,透過封裝製程技術的應用,期許能大幅提高光線的接收率。
日月光表示,為了因應大數據、雲端運算,以及高速、遠距的需求,光纖傳輸需求大幅成長,光纖的設計著重於降低訊號的衰減與變形,此次應用於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模組,讓不同產品規格藉由光纖訊號精準對位,提供穩定、高速、低延遲的傳輸,優化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