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落實綠金 國泰世華銀 致力永續金融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如果愛地球,就用不同的發電方式。國泰世華銀行表示,除了落實赤道原則進行授信把關外,也積極提供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融資協助,提供客戶資金融通、成就客戶之餘,亦讓授信有外溢效果,實現永續經營的核心理念。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國泰世華銀行不僅是台灣首家簽署赤道原則、以及自願遵循聯合國『責任銀行原則』的銀行;在推動減碳方面,也一直走在最前面,持續透過永續金融號召企業夥伴、客戶及社會大眾,一起往減碳、永續方向前進,讓台灣變得更好。」

化石燃料在開採、使用時都會衝擊環境,且不可再生,過去經濟快速成長時期,帶動燃煤需求大幅成長,卻也對民眾健康、自然環境造成衝擊。如今隨著太陽能、風能等綠電產業鏈發展漸趨成熟,環境意識引領能源政策轉型,燃煤電廠變成公民團體訴求汰換的首要目標。

「赤道原則」就是由國際金融機構共同發起、制定的自願性行為規範,國泰世華銀在2015年3月簽署赤道原則,成為台灣首家會員銀行後,即以高標準檢視專案融資放貸流程,針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大型專案融資,要求借款企業制定環境管理計畫並執行,接受外部的監督。

銀行以授信為主要獲利來源之一,李偉正表示,要落實赤道原則,不是粗暴的對合法營運卻可能衝擊環境的產業,斷然排除往來,這將讓客戶轉向不重視環境保護的金融機構申貸,不僅流失客戶,也錯失促使客戶守護環境永續的機會。

若能藉融資契約與客戶進行長期溝通,協助客戶從認知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到認同此理念,進而接納國際規範,最終承諾依循赤道原則的指引,持續執行年度監測及報告改進,才是互利雙贏的做法。

在能源轉型趨勢下,國泰世華銀也調整往來客戶,在2017年將火力發電廠列為加強環境社會風險管理對象,2019年不再新受理燃煤電廠融資,且響應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政策,積極發展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融資,落實金融業企業社會責任。

李偉正指出,國泰世華銀2011年起承作光電融資,是台灣最早投入太陽能電站融資的銀行;風電部分,則是主辦台灣首宗適用赤道原則風電專案聯貸融資「海洋風力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離岸風電案」,參與「允能離岸風電案」、「海能離岸風電案」、沃旭能源綠色企業融資及「海龍2號及3號離岸風電案財務顧問」等。

以2019年為例,國泰世華銀在國內核貸118座太陽能電站,總裝置容量達39,567.07KW,總計在國內外核貸超過2,000座太陽能電站,累計總裝置容量達517MW,每年可減碳超過30萬公噸,等同近78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國泰世華銀行2020年也將完成「分行能源管理系統」開發計畫,預計啟用後每年約可節約逾一成的電費,李偉正表示,依目前分行每年用電電費來看,和建置前基期相比,每年約可節省1千萬元。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