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金管會苦思藥方 要壽險資金留台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8日出席「2020台灣保險論壇」時指出,壽險業資金大舉錢流海外各界關注,但低利時代,保險業承受著利差損壓力,加上國內適合長期固定投資的商品不足,資金流向海外投資也是不得已的決定。金管會目前已經著手修改保險法及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希望能導引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內。

國內壽險資金超過30兆元,但有7成是投資在海外,已受到政府高度重視。黃天牧直言,從2000年的低利率環境開始,壽險資金去處就是一大問題,也陷入兩難,一方面要擔心利差損問題,保險業者會希望吸收多點保費,來稀釋過去的保單成本,但另一方面,當吸收大量保費時,資金就有去化問題。

黃天牧分析,由於台灣市場本身特質,適合長期固定收益的產品是不足夠,「資金流向國外去,也是保險業不得已的決定」;但他認為,投資海外雖要承擔匯率風險、信用風險,但扣掉必要成本後,海外投資對保險業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如何讓保險業資金運用能錢留國內?黃天牧表示,現在從二方著手,一是已修正保險法,像是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或長照的董事席次,原本限制最多三分之一,修法後將不受限制等。

金管會2020年6月就已預告修法「保險法」相關規定。針對保險業投資公共或社福(如:長照)事業有三大鬆綁,包括「事後查核」、「董事席次無上限」及「可派任專職經理人」,希望提高業者投資意願。

其次為修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把原來「信託型」改成「基金型」,因為如果是信託型,信託業者不見得有管理不動產的能力,但是基金型的話,管理機構就比較專業;因此,若REITS有證券化的方向,也可能成為壽險業投資標的。

不過,據保險局統計,今年因市場風險增加,壽險國外投資速度已放緩,截至9月底為止,壽險業整體海外投資金額達新台幣18兆2,508億元,較8月出現負成長,占可運用資金比重亦下降至65.46%。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