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市場不確定性加大 壽險膽戰心驚守最後2個月

據金管會統計,到9月底壽險業淨值來到2兆1,964億元,比8月時少了1,065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據金管會統計,到9月底壽險業淨值來到2兆1,964億元,比8月時少了1,065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曲折跌宕的2020年剩下最後二個月,但也是壽險業最膽戰心驚的日子。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即將揭曉,牽動全球資本市場,股市10月底已有回檔,債券殖利率亦攀高,都可能讓壽險公司投資的資產「跌價」,影響淨值,12月底前若又遇風暴,2021年一開始,日子將很難過。

據金管會統計,到9月底壽險業淨值來到2兆1,964億元,比8月時少了1,065億元,主要還是台股及美股都有回檔,且債券價格亦有回落,8月壽險業淨值亦少了850億元,等於二個月淨值共蒸發1,915億元。

而今年壽險業前9月稅前獲利1,967億元,等於很多股債利益都已實現、落袋為安,若再扣掉新光人壽今年認列不動產增值利益,淨值增加468億元,壽險公司淨值其實比去年底增加200~300億元而已,若年底再現股債價格回檔,恐怕就會有多家壽險公司淨值拉警報。

金管會目前除了資本適足率指標(RBC)在6月底及12月底要達200%以上,另外新增「淨值比」指標,6月及12月底淨值比必須在3%以上,若連續二期低於2%,且限期無法改善,金管會就會出手處理,可能是限制業務、懲處負責人,最嚴重就是接管。

所以今年12月底的淨值很重要,有些公司已進入第二次觀察期,再低於2%,就是落入危險區,有些公司則是在2~3%邊緣,12月底若低於2%,就是第一次「記點」,2021年上半年若不改善或增資,6月底淨值無法拉到2%以上,就是第二次「記點」,一樣掉進危險區。

對於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壽險公司高層最擔心的就是股市回檔,淨值瞬間大量蒸發,且近年股債異常,常常同向變動,即股市重挫時,債券可能因為信用風險升高,同樣價格暴跌,加速淨值蒸發的速度,如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恐慌時,壽險業單月淨值不見5,337億元,這幾乎等於壽險公司要賺三年的錢。

2018年第四季亦曾出現資本市場大回檔,單季壽險業淨值少了近3千億元,眼看2020年就將過去,壽險業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剩下最後二個月「守不住」,一年辛苦努力,在最後二個月淨值若大蒸發,不止2021年一開頭就「難過」,要傷腦筋籌錢、增加淨值,且年底若有價證券是未實現跌價損失,隔年也不用申請發放現金股利,股價有壓力、增資難度亦會提高。

也因此不少壽險公司已在下半年陸續減持股票部位,即是要將相關風險降到可控範圍,期待2021年能有好的開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