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職場菁英思維:工具人少做為妙

不做職場的工具人,若是要做,也要有選擇。圖/freepik
不做職場的工具人,若是要做,也要有選擇。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在辦公室裡,人與人關係是很微妙的。如果你願意做好人,奉勸你別做辦公室裡的好人,就算做也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做。千萬不要不分物件、不分場合地有求必應。

幫主管辦私事

當事人:公司職員 周揚

就是因為背著「好人」二字,我不得不辭職了,做好人做到我這份兒上,真是有些惱火。

就如所有的新人一樣,剛進公司,我總是小心謹慎,每逢休息日值班,只要誰開口,我都答應,為此不知浪費多少個休假日,久而久之都變成值班專業戶了;平時上班,我總是早早就到了,收拾檯面,打掃辦公室,只要誰說一句:「沒吃早餐好餓呀,有沒有什麼東西填肚子?」我就趕緊拿出自己買的牛奶麥片,送到他們手上;炎炎夏日,我還經常買些冰鎮可樂帶給大家喝。

我成了大家公認的「大好人」。

工作時間一長,工作也漸漸增多,我再也沒有像以前那麼多的時間幫同事們跑腿了。同事們再喊著「來來來,幫我把這份文件送到某個部門去」,「嗨,去倉庫幫忙領一包影印紙過來,我們等著用」時,我只好以「那不是我份內的事」推託了。可想而知,同事們肯定有些抱怨。

拒絕同事的不合理要求,還能以一句「那不是我份內事」為藉口,如果是主管要你幫他辦私事,那就更難處理了。

有一次,我的主管讓我去車站幫他接一個親戚,結果剛出公司大門就被出差回來的老闆撞了個正著。老闆問我去哪兒,為了不得罪主管,我就說出去辦事。後來老闆不知從哪裡知道了事情真相,把我叫去訓了一頓,說我身為人事部職員,都不能做到誠信二字,又怎能管理他人呢!

給老闆留下一個這樣的印象,還在公司待下去只會自討沒趣,於是我遞交了辭職申請。我又背著「好人」二字摔了一跤。

前些日子打電話回原來的公司向老同事問好,同事的一句客套話就把我的好心情攪沒了,他在電話那頭訴苦:「天氣好熱呀,你走了,都沒人給我們買可樂了。」現在想想真後悔,要是當初剛進公司時,不做老好人,後來就不會有那麼多麻煩了。

菁英思維:跟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

我想許多職場新人也有類似苦衷:不分場合示人微笑,人家覺得你沒個性;對同事有求必應,必然有某次因為能力或其他原因你「應」不了,人家便覺得你不夠意思,從而疏遠你;你心無城府地多次借錢給同事,他很快心安理得、習以為常,你倒是被逼入兩難的境地,討,怕傷感情;不討,白遭損失。久而久之,你就變成了大家呼來喚去的「工具人」。所以,職場好人還是不做為妙。

每天和你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是誰? 不是你的親人,也不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辦公室面對面、肩並肩,同工作,同吃喝,同娛樂。

而當我們有了「私人空間」的概念之後,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合理的社交空間和公共空間,辦公室裡的距離如何把握,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當然,和同事搞好關係是應該的,但這要看你和同事之間的「好關係」是靠什麼來維持的,他們對你的「好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只是因為你是一個很好「使喚」的同事,能夠為他們減輕很多負擔,甚至成了他們犯錯時的「犧牲品」,顯然,這樣的「好關係」不值得慶倖。尤其作為剛踏入職場的新人,要記住,同事不等於朋友,不能公私不分。和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會使你看起來更美。

(本文摘自艾里著《為什麼菁英都是細節控:主管很想送給菜鳥的一本書》,幸福文化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