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靠兩個象限圖 抓出美股未來走勢

今年因新冠疫情衝擊,美股道瓊指數曾熔斷數次。圖/freepik
今年因新冠疫情衝擊,美股道瓊指數曾熔斷數次。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等股價回歸合理 就是另一波多頭的開始

隨著國人投資美股的風氣愈來愈盛行,愈來愈多介紹投資美股或提供操作建議的高手逐漸為人所知,其中有位不到40歲、操盤經驗已超過10年的C大(化名),他的方法明確實用,值得投資人參考。

長線看「GDP」+「財政與貨幣政策」,短線看「股票評價」+「市場氣氛」

理工背景出身的C大,擅長邏輯思考以及數據解讀,「我先從總經建立架構、確定目前的方向,再決定資產配置與資金比重」。他的做法是用兩個象限來呈現,一個的橫軸與縱軸分別是「GDP」與「財政與貨幣政策」,代表長線看法;另一個則是「股票評價」與「市場氣氛」,代表中短期看法。

例如,以目前的環境來看,全球各國的GDP普遍低迷,貨幣政策更是寬鬆,「這就落在第三象限,也是對長線股市最有利的位置」。至於評價,包含了股票、債券等主要金融商品,C大認為目前「整體本益比稍微偏高,但還未失控」。市場氣氛比較抽象,他則以「恐懼與貪婪指數」為參考,「中短線來看,有逐漸進入『極度貪婪』的跡象」。

所以,C大對美股後市的看法是,「中短期已進入第一象限,未來可能會有獲利了結或修正的壓力;但因長線趨勢仍然偏多。當市場氣氛又轉趨悲觀、或股票評價回歸合理水準時,就是另一波多頭攻勢的發動」。

看中國動作,推估未來走向

探究現階段股市能走長多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瞬間「冰封」,各國政府不惜撒大錢、救經濟所造成的。所以,現在全球投資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的一舉一動。不過C大卻認為,「看看中國的動作,就可以推估未來政策的走向」,因為中國是最先爆發疫情、最早提出救市方案,也是最早控制疫情的國家。

C大舉例,今年4月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的報告中,充斥著「降準」「降息」「再融通」「減稅降費」等字眼,全力救市的態度相當明顯。至於美國,雖然早在3月就將利率降至零,但大多數的紓困方案,是在4、5月才陸續提出,歐、日等國紓困的腳步也是落在中國之後。

到了7月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以上字眼出現的頻率已大幅降低,這代表4月推出的政策已有成效,「暫時不用再降息降準了」,不過各項補貼、降稅的財政政策仍持續進行。

既然中國走在前面,接下來可預見的,當美、歐、日的疫情逐漸緩解時,「繼續加碼撒錢」的機率也不會太高,維持現有規模應該就足夠了。但搶救失業、各種減免稅負的財政政策,還會持續推行。

撒錢救市,未來波動會加劇

C大將以上的轉變用病人來比喻。全球經濟就像是一個得了急重症的病人,各國政府就像是醫生,緊急開刀、動用所有資源(財政與貨幣政策)搶救,命雖然救回來了,病人也慢慢康復;但接下來「麻藥逐漸消退」(不再加碼撒錢),病人會開始感到痛苦。

反映到未來股市行情的判斷上,就是「多頭仍會延續,但波動會加大」。而且,即使市場普遍預期因今年基期低、明年各項經濟數字的年增率都會相當亮眼,但就業狀況與民間消費能力,是否能回到疫情前的榮景,其實仍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看好5G、電動車、能源股

基於以上氛圍,C大認為,市場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更集中在少數「非做不可」或「獲利穩定卻評價偏低」的產業。「前者以5 G與電動車為代表, 後者我看好能源相關類股」。附表就是他看好未來仍有長線續航能力、「目前評價還不算高、落在第二象限」的股票,值得布局與持續追蹤。

至於目前一些熱門股、尤其是市場追捧的「尖牙股」,C大則不建議再追進,因為這些標的目前的評價,有不少已經預先反映未來一兩年的獲利狀況了,以前面提到的象限來看,「其實這就是泡沫」。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本益比過高的個股,勢必會有一次「戳破泡泡、本益比調整」的修正行情。所以他的建議是「等回檔才買、跌愈多才值得買愈多」。

(撰文/唐祖貽 ,本圖文摘自今周特刊《進場美股其實一點都不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