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3日在雲林縣台西鄉全民畜牧場聯合舉辦「畜牧資源轉綠能 沼到循環新價值」記者會,為宣示中央及地方攜手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的決心,澈底改善畜牧污染,達到田肥水清之目標。
環保署自105年起與農委會合作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政策,包括沼液沼渣肥分施用、農業廢棄物個案再利用及符合放流水標準回收施灌植物等方式,迄今全國已達1,500家畜牧場申請,可回收氮肥,創造綠能,提升河川水質,改善空氣中臭味問題,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協助小型畜牧場廢水處理並資源利用,環保署補助地方政府推動畜牧糞尿大場代小場之分戶收集處理或集中處理計畫,目前已有6縣市共13案完成核定補助,可處理53場畜牧場、約12萬頭畜牧糞尿。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說,藉由畜牧糞尿資源化,經厭氧發酵還肥於田,收集處理過程產生的沼氣轉化成綠電後售電給台電公司,將畜牧資源有效轉換為氮肥及綠能,落實畜牧業循環經濟,同時改善承受水體水質及空氣臭味,大場代小場及集中式處理場的推動模式能成為畜殖產業中資源循環利用領導者,畜殖產業得以汲取相關經驗,改變傳統經營模式,朝向更經濟與能源推動方向,環保署目前仍有相關補助,包含畜牧糞尿大場代小場或集中處理,並補助沼液沼渣集運車輛、施灌車輛或機具、農地貯存桶等,可洽詢地方環保局,也期望透過本次成果宣導,能使更多的農友、畜牧業加入「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的行列,共同參與響應環保,於法規年限114年所有畜牧戶可達5%資源化、118年可達10%資源化目標,達到友善環境,減少畜牧糞尿排入河川,讓居民擁有優質的水環境及生活品質,共同找到循環經濟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