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美國在簽訂多款軍事合約後,已成實質軍事同盟,4日雙方與日本、澳洲在孟加拉灣聯合演習,4國聯盟隱然成形,印度又傳將在南海布署軍艦,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深入敵後作戰、逼退中印邊境的解放軍說法也得到許多人響應,但軍事專家警告,解放軍2023年就能輾壓印軍,「到時候爆發的不是消耗戰,是解放軍單方面的佔領戰。」
多瓦爾想法其實不新鮮,近2400年戰國時代孫臏為解魏軍對趙都邯鄲之圍,就曾建議田忌疾走大梁、批亢擣虛(快速進軍魏都大梁(今開封),避實擊虛),攻敵之不得不救,後來在民間軍事書籍《三十六計》被列為第二計,稱圍魏救趙。
中印邊境衝突,多瓦爾日前投書發行量最大《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稱要在自己領土作戰,也要在敵方領土作戰,「我們不必在對方選定的地方作戰,而是可以把戰爭帶到威脅的發源地。」
智庫塔夏希拉機構(Takshashila Institution)負責人派依(Nitin Pai)也告訴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印度前進南海的信號是告訴中國,別在我後院找麻煩,否則我們也會做同樣的事。喜馬拉雅山脈邊境的安全,決定地其實在麻六甲海峽以東。如果你在一個區域沒辦法解決問題,那麼就必須把戰場擴大。」
軍事雜誌主編、有退伍軍人身分的掃尼(Pravin Sawhney)則認為,印度軍艦若真前進南海,是做通訊方面演練,因為該國海軍並不具備在南海作戰能力,而且美印近期的協議是關於共享地理數據,有助於導彈打擊精準度與無人機運作,但範圍不包括南海。
掃尼認為多瓦爾的思維不成熟且危險,相當於還沒有得到足夠能力就先宣布自己意圖,很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隨著印美軍事同盟成立,中國已有聲音認為印度片面打破領土糾紛不要擴大和波及經濟合作默契,中國應該反制。
掃尼認為印度許多分析家根據多瓦爾思維開始討論深入敵後作戰不可取,因為有更迫切的危機,是解放軍已有清楚目標在2027年實現完全機械化、資訊化、自動化作戰來挑戰美軍,而此種進程大約到一半程度就足以完勝目前印度軍力,當務之急是讓本土的印軍戰力更加現代化,而非前進南海去引發大陸疑慮,否則一旦戰爭爆發,印軍恐連以時間等待更強外力介入的餘裕都沒有,只能看國土被解放軍佔領。
由於疫情,印度是全球經濟衰退最嚴重經濟體之一,今年4到6月2020-21財政年度第1季不僅出現1996年來首次GDP(國內生產總值)負成長,衰退23.9%也是史上之最。
在大陸年初受疫情打擊與中美關係惡化時,印媒也曾傳有外企移出中國轉進印度潮,但事實上並未發生,而該國疫情也在5月後迅速惡化,9月曾數度單日確診超過9.5萬例,近期已趨緩,但仍以每天平均約5萬例速度增長。
(中時新聞網 王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