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進員工真難帶⋯⋯ 總覺得再怎麼教都是對牛彈琴,白費唇舌。 不過,老是惹毛我就算了,萬一哪天得罪客戶就糟了!到底該怎麼溝通呢?
沒知識也要有常識! 搞不懂他們在想什麼
剛進公司、什麼都不懂的新鮮人,有時會讓負責指導的主管或前輩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舉例來說,想和他們認論犯錯的原因時,對方滿不在乎地回答:「因為沒有人教過我要怎麼做。」想要一起檢討失敗的理由時,他們說:「我是完全照你說的去做啊。」想詢問上完培訓課程的感想時,只得到像是上對下的評價:「很多內容早就知道了,上這個課滿沒效率的。」
讓人聽了只想發飆大吼:「拜託,也太沒分寸了吧!」
但是,就算訓斥他們「給我差不多一點!」,我想應該也行不通。因為他們離開校園後,尚未建立好職場人應有的心態就步入社會,無論再怎麼罵也無濟於事。
最傷腦筋的是,他們如果持續以這樣的態度工作,必然會引起其他部門反感或是客戶不滿,如此一來,「主管教導無方」的指責排山倒海而來也在所難免了。
從「多樣性」的觀點來看待,和你不一樣很正常
如果你有這樣的煩惱,建議換個角度思考:這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差異,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應該和自己一樣。用這樣的觀點來帶人,他們的態度一定會大幅轉變。
舉個例子,你可以把對方當成是在國外長大的人。出國的時候,應該多少遇過一些顛覆常識、令人驚訝的狀況吧?前些日子我去香港,搭渡船的時候,隔壁一位男性用手機大聲播放廣東話影片,後面的婦人則像是在吵架一樣大聲聊天。這在香港是很常見的情景,並非他們有問題,純粹只是日本跟香港的生活常識不同罷了。如果他們來到日本工作的話,就必須先讓他們瞭解公司的基本規則。
試著將這個想法套用在新鮮人身上,好好地說明:「在職場上,希望可以有精神地打招呼。」「開會的時候,請提前五分鐘進會議室,確認一下東西是否準備齊全。」。
一直想著「這些事不用說也知道」,雙方一定無法順利共事。
確立唯一準則,就能避免雞蛋裡挑骨頭
話雖如此,如果這也提醒、那也叮嚀,未免太費力氣,何況他們一下子也吸收不了。因此,只要教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好:處理所有事情時,想像一下對方的立場。
把這個觀念好好傳達給部屬,並且每次都給予回饋,比如「剛才電話應對得不錯喔,你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或是「剛才的問候方式似乎不太妥?你覺得呢?(從對方的角度思考)」,輕率的言行態度就會像被推倒的骨牌一樣,接連發生轉變-從原本死氣沉沉的問候語,改為充滿活力的打招呼方式。不再抱怨培訓課程,而是心懷感謝,認真學習。學會替他人著想,提前把相關的資料準備好。
換句話說,培育新鮮人的重點是「提供準則」、「給予回饋」。如果沒有先建立「內在準則」,而是死命緊盯著對方的「外在舉止」,很容易淪為雞蛋裡挑骨頭的批評。
任何事都一樣,「核心」才是最重要的。
主管毋須事事叮囑,讓部屬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本文摘自伊庭正康著《當責主管就是要做這些事! 交辦用錯力,當然事倍功半!讓部屬自動自發、服你、挺你的下指令訣竅》,方舟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