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看不見的風險 「海洋塑膠雪花」當心吃下肚

SMC提醒社會大眾重視海洋廢棄物帶給帶體生態系的重大風險。圖/美聯社
SMC提醒社會大眾重視海洋廢棄物帶給帶體生態系的重大風險。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學者與美國教授最新提出「海洋塑膠雪花」(Marine plastic snow)的新名詞,實際上這不是一個浪漫的表徵,而是海洋生態系中看不到的風險,還會經過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

「海洋塑膠雪花」是由懸浮於海洋中的各種有機物,互相碰撞包覆,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而形成的懸浮物。看似像美麗的雪花,實際內容包含許多塑膠微粒污染物和細菌,加上表面沾黏生物排泄物與碎屑、浮游生物,影響表層及深層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海洋深度污染。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暨海洋中心助理教授許瑞峯,以及美國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靳偉君教授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年(2020年)8月《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國際學術期刊。該中心並詳加說明該研究首次提出的「海洋塑膠雪花」新名詞,提醒社會大眾重視海洋廢棄物帶給帶體生態系的重大風險。

SMC為國際科學媒體中心唯一的亞洲科學家媒體媒合平台,經常邀請科學領域學者現身說法研究成果,並以透明親民用語向民眾說明科學理論。前述研究團隊在海洋廢棄物研究有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攖寧亦在此議題深研。

何攖寧指出,海洋雪花可視為深海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基礎,海洋雪花附著的微生物群落非常豐富,然而塑膠微粒影響了海洋雪花的生成與流動,形成海洋塑膠微粒雪花,擾亂海洋原本的食物鏈,並讓微米與奈米級的塑膠進入深海的食物鏈當中,使塑膠微粒的影響從表層進入深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鍾至青進一步指出,雖然此研究後續仍有許多研究工作必須完成。但根據這樣的結果,仍可以推論塑膠微粒若大量出現在海洋,將會造成植物性浮游生物死亡,影響海洋生態系的運作;或可能改變植物性浮游生物胞外分泌物組成及成份,以及海洋雪與地球環境交互轉換循環的過程;塑膠微粒更容易沾黏至胞外聚合物,被魚蝦等攝食者攝取,最終可能進入人體。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