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張傳章:ESG、氣候變遷 後疫之星

  • 工商時報 方歆婷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圖/顏謙隆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圖/顏謙隆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指出,2020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因疫情波動加劇,衍生性商品交易量及未平倉量續創歷史新高,其中,亞洲地區交易量達87.9億口,年增30.1%,成長表現奪冠。他看好在後疫時代中,亞洲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仍是最閃亮星,為因應ESG投資及氣候變遷,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將極具發展潛力。

針對氣候變遷衍生性金融商品,如碳權、HDD/CDD期貨暨選擇權契約等,張傳章說明,2019年全球因氣候因素所造成的損失高達1,038億美元,亞洲就佔了65%,特別是今年雨量少,農產品不得不休耕,衝擊實體經濟表現,關於這類氣候風險管理將成趨勢,國內也可就這點進行超前部署。

國內期貨市場累積交易量日前正式以3.08億口締造歷史新猷,主要在疫情下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大,夜盤交易及避險需求大幅增加,帶動交易量創新高。而擴大以亞洲來看,就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交易量,在全球前12大交易所中,亞洲就占了六名,包括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印度B3交易所、韓國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等,足見亞洲市場發展潛力。

張傳章表示,國際期貨商品有小型化的趨勢,以因應法人機構參與比重趨於飽和,陸續設計合約規模較小及保證金需求較低之期貨契約,以開發新客戶及吸引自然人參與,調整市場參與結構,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的S&P 500股價指數原型、小型及微型期貨等,台灣期貨交易所也推出包括富櫃200期貨、高價位股票期貨加掛小型契約等。

針對衍生性商品市場,張傳章指出,其實在2019年就出現強勁成長力道,全球總交易量近344.8億口,年增13.7%,未平倉量年增8.7%、達9億口。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造成全球市場大幅波動,成長幅度更進一步擴大,交易量年增加32.1%、達165.5億口,未平倉量則較年增3.4%、至9億口,顯示在環境不確定性下,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充分發揮價格發現,以及風險管理的重要功能。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