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福吉
亞洲大學與成功大學合辦「量子智慧學校-量子電腦講座」,5月8日課程由亞大校長蔡進發主持,蔡校長認為,量子電腦因發展速度飛快,很可能提早在未來10年,在各領域應用就會大爆發,包括在人工智慧、藥物開發、氣候預測等應用,有相當的機會做出顯著貢獻,並創造出驚人產值。
講座由成大超級電腦中心主任黃吉川講座教授,及亞大生物與醫學工程學系王昭能教授,共同主講「量子搜尋演算法在AI之應用」,探討如何將量子計算技術,與目前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應用相結合。
成大黃吉川講座教授詳細介紹了目前成大研究團隊,如何利用著名的量子演算法-Grover,應用在類神經網路的訓練。黃講座教授在課程中將Grover演算法與類神經網路結合,推導出適合量子電腦計算的人工智慧演算方法,這是目前最新一篇有關如何結合量子計算模型,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結合的研究。
亞大王昭能教授以「當機器學習遇上量子計算」為題指出,目前人工智慧的訓練仍需要大量的運算,尤其在尋找最佳化參數時,仍需要大量的運算時間,若能結合量子電腦高速的平行計算特性,進行最佳參數搜尋,將可大大改善目前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運算速度。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亞大與成大自4月底,連續5個週末假日在台北市國家圖書館,共同舉辦這項講座,吸引台大、陽明交大、清大及亞大、富邦金控、資訊業界工程師等80位菁英參加,旨在喚起國內對量子運算教育的熱情,期望未來台灣能在量子電腦發展的龐大機會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