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5/13盤中焦點股 重點摘要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今(5/13)日熱門焦點股如下:

(1)亞洲藏壽司Q1獲利創高 領漲觀光類股

日式迴轉壽司業者亞洲藏壽司(2754)董事會通過2021年首季財報,受惠展店帶動規模經濟效益顯現,合併營收雙位數「雙升」至7.92億元、稅後淨利跳增至0.58億元,雙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EPS)1.29元亦為歷史次高表現。

亞洲藏壽司去年9月17日以每股55元轉掛牌上櫃,惟當日觸及120.5元後旋即下跌,今年以來於66~80元間震盪,12日受台股暴跌拖累下探60.6元,今(13)日開低後續下探59.9元新低,隨後在買盤敲進下翻紅、勁揚5.76%至64.3元,早盤漲逾3.5%,領漲觀光類股。

亞洲藏壽司首季合併營收7.92億元,季增達10.78%、年增達54.76%,改寫歷史新高。毛利率41.07%、營益率9.63%,分創近6季、近7季高點。稅後淨利0.58億元,季增達1.52倍、較去年同期虧損892萬元顯著轉盈,亦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1.29元則為歷史次高。

亞洲藏壽司首季營運顯著好轉,主因去年2~4月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劇烈,餐飲內需市場自去年下半年起顯著回溫,配合展店帶動規模經濟效益顯現。截至3月底全台店數共34家,較去年同期24家店增加達10家。

亞洲藏壽司4月自結合併營收2.44億元,雖較3月2.5億元小減2.37%、降至近5月低點,仍較去年同期1.29億元成長達89.8%,創同期新高、歷史第5高。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10.36億元,較去年同期6.4億元成長達61.82%,續創同期新高。

展望後市,亞洲藏壽司維持穩健展店步調,續1月中開出板橋中山遠百店後,中和橋和店已於4月27日試營運、5月11日正式開幕,將總店數推增至35家,高雄岡山店、桃園遠百店、新莊思源路店亦正籌備中,前2家預計6月底前陸續加入營運。

亞洲藏壽司表示,今年將維持每年新展5~10家步調不變,目標3年內將全台門市拓增至50家以上。惟近日國內疫情拉警報,疫情警戒標準至6月8日升至第二級,雙北地區拉升至「準三級」狀態,恐明顯衝擊餐飲業營運,短期動能面臨逆風壓力,有待持續關注。( 時報資訊 林資傑)

(2)ADR雙挫 台積守底、聯電先翻紅

美股重挫,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跌4.11%,聯電ADR跌7.47%;台積電(2330)今天股價持續疲弱,早盤一度達541元,跌19元,但未跌破昨天低點518元,聯電(2303)更是率先翻紅,隨後維持在平盤之上整理。

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4.2%,漲幅高於3月的2.6%,創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加深升息疑慮,美股周三大跌,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跌2.67%,費城半導體指數跌逾4%,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跌4.11%,換算每股為台幣605元,聯電ADR跌7.47%,換算每股為台幣46.41元。

受到美國存託憑證(ADR)雙雙走跌影響,台積電、聯電均開低,台積電今天股價持續疲弱,早盤一度達541元,跌19元,但並未跌破周三的低點518元,且今日盤中跌幅亦逐步收斂,跌7元至553元。聯電早盤並未跌破周三低點44.1元,並率先翻紅,盤中漲0.55元至46.9元。(時報資訊 沈培華)

(3)盤中熱門焦點股:

1.毛寶(1732):國內疫情嚴峻,防疫概念股成資金避風港,股價連拉三根漲停,登1年高。

2.合世(1781):4月營收8169萬、年增27.94%,擁防疫題材,連拉2根漲停,進逼半年線。

3.國光生(4142):流感疫苗外銷告捷,激勵股價連兩日攻頂,登波段高。

4.雃博(4106):接獲印度醫療院所數百台急單,營運看漲中,股價連拉2根漲停,寫10個月高價。

5.和桐(1714):Q1轉盈,每股賺0.29元,早盤逆勢彈漲7%,重返五日線。

6.高端疫苗(6547):新冠疫苗啟動第三劑試驗利多發酵,獲外資連3買,早盤續攀揚9%,再衝天價362.5元。

7.台康生技(6589):新冠檢測產品需求熱,激勵股價連拉兩日觸頂,來到相對高檔區。

8.豪展(4735):Q1每股大賺4.89元,早盤放量觸頂,進逼百元大關。

9.圓展(3669):本土疫情惡化,催生遠距辦公需求,昨獲外資翻多買超,早盤火速攻頂,一舉收復各短均線。

10.松翰(5471):防疫需求升溫,營運續衝,早盤逆勢強漲逾6%。

11.矽力-KY(6415):Q1賺進一股本,Q2拚新高,股價翻紅力漲逾3.5%。

12.宅配通(2642):宅經濟再起,宅配業可望受惠,晨盤帶量高漲逾近9%,衝上波段新高價。

13.嘉里大榮(2608):不畏外資轉賣超,網購可望拉抬宅配業績,早盤走揚近4%。

14.敦泰(3545):昨三大法人聯手回頭相挺,基本面良好,股價翻紅漲逾4.5%。

15.陽明(2609):首季EPS創新高,7.49元稱冠貨櫃三雄,但內資仍賣超扯後腿,晨盤再殺跌停。

16.網家(8044):民眾瘋搶防疫物資,帶動早盤漲逾3%,挑戰百元關。

17.華碩(2357):Q1獲利年增10倍、同期新高,早盤抗跌、漲近5%。

18.圓剛(2417):居家辦公潮再起,早盤攻頂、收復周線。

19.聯電(2303):ADR下挫逾7%,早盤續跌。

20.台積電(2330):ADR收跌4.11%,早盤應聲逾1%。

21.康那香(9919):本土案例暴增,聚焦防疫概念,早盤跳空漲停,創波段新高。

22.鴻海(2317):外資撿便宜,昨日買超1.8萬張,股價開低走高,拚穩百元關卡。

23。致茂(2360):基本面無虞,周三在160元附近止住未再破底,資金進場承接,開盤後走高逾6%。

24。瀚荃(8103):首季EPS0.9元,Q2營運戰新高,外資進場買超,早盤漲幅超過4%。

25。熱映(3373):防疫題材續燒,大漲逾9%,創1個多月來高點。

26。愛之味(1217):防疫拉高糧食物資需求,今早漲停。

27.和泰車(2207):Q1獲利飆增四成,惟疫情恐影響客戶買車節奏,股價續疲測試530元支撐。

28.富邦媒(8454):看好疫情拉抬宅經濟效益,資金進場力拱股價走高7%,重回千金之列。

(時報資訊)

(4)自行車三雄逆勢開紅盤漲幅逾4%

自行車三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第1季獲利均創同期歷史新高,今日早盤股價逆勢上漲!其中巨大勁揚6%,最高衝到320元;美利達最高站回304.5元,漲幅逾5%;桂盟漲幅也逾4%。

巨大首季稅後淨利17億元,創單季新高,年增170%,每股稅後賺4.54元;美利達首季每股稅後賺3.86元,年增逾145%,為單季歷史次高;桂盟首季大賺5.04億元,EPS達4元,創單季歷史新高。

巨大表示,在全球各市場對於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的強勁需求下,帶動巨大第1季營收及獲利均創單季歷史新高。第1季集團營收206.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4.8%,強勁的市場需求也提升產能利用率,使毛利率攀升至24.4%。(工商時報 曾麗芳)

(5)法說行情點火 致新飆漲停

致新(8081)法說報喜,每股賺4.66元,目前整體需求依然非常強勁,致新在產能緊張下,也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有利於毛利率的表現,反映代工價而調漲產品售價,短期營運正向,致新今開高後,一度攻上漲停價188元,站上5日線。

致新第一季營收為21.84億元,季增加9.1%、年增加34.73%,單季營收再創單季歷史新高,單季稅後淨利為3.99億元,季成長44.6%、年成長70.5%,每股獲利4.66元,獲利同創新高,致新首季毛利率為42%,季成長4個百分點、年成長5個百分點。致新第一季產品組合面板維持在40%,NB上升3個百分點、達26%,TV則降到13%,經銷商降到4%,類比科9%,第一季沒有太明顯的變動。

展望第二季,致新預估營收落在22.6-24億之間,單季毛利率36~40%,對匯率比較保守估計,營業毛利率18~22%。

致新表示,目前需求端還是很強,第二季持續成長、第三季則為傳統旺季,第四季客戶端也會積極備貨明年,所以第四季即便有調節也有限,今年致新無論在財務、各產品線都會創下亮眼表現,其中LCD、NB、TV都會有平衡的成長,未來致新將持續增加研發經費、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客戶。

面對晶圓產能的緊張,致新一直有在做產品組合的調整,毛利率高的產品會多賣一些,使得平均毛利率變得更高,去年全年毛利率也有緩慢上升,反映成功做出產品組合調整,目前接到的訂單是遠超過產能,在缺貨的情況下,產品優化的事情比較能做出來認為。

另外,儘管晶圓廠興建28奈米新廠,恐都要等到2023年才會開得出來,也就是說,要到2023年需求才會有明顯紓解,且這樣等級的成熟製程對致新也是太先進,對PMIC(電源管理IC)不會有太多幫助。

另外,致新表示,目前看到晶圓廠預估每一季都要漲,客戶對漲價也是採取開放的心態,甚至有出現想漲價搶產能的情況,目前對於客戶想簽長單一率拒絕。

致新目前主要下在台積電(2330)、聯電(2303)韓國的美格納,其他廠也都是滿載的情況,因此只能盡量去增加產能,但即使成功轉廠,包含產品移轉、驗證都需要時間,整體來說,目前持續供不應求。(時報資訊 王逸芯)

(6)陸下修訂單免驚 聯發科翻紅了

聯發科(2454)儘管獲利動能穩健、產品組合展望轉佳,但基於新興市場需求可能轉弱且競爭加劇,市場對下半年營收成長趨緩的疑慮上升,加上近期國內疫情升溫,衝擊大盤兩天重挫約1300點,聯發科股價也被迫進行一波修正,惟法人表示,預估印度近期新冠疫情爆發對聯發科動能影響有限,聯發科今開低震盪後翻紅,重返900元大關,相對大盤強勢。

5G穩健發展驅動行動裝置市場,預期動能將延續至明年,法人估計,5G相關業務目前占聯發科營收35-40%,係受惠於產品組合強勁與供應鏈支援較佳。4G以下(含)營收比重降至中雙位數百分比左右。根據Gartner估計,印度市場約占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11%,因此,最近印度當地新冠疫情爆發對聯發科營收影響有限。

聯發科第二季財測,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28.2元兌1美元計算,預期第二季合併營收將可望季成長10%~18%,毛利率將落在43%.5~46.5%區間。

另外,傳出大陸智慧型手機廠商下修需求,法人認為,供應鏈重複下單情形廣為人知,且各零組件有長短料情形,故不意外OEM廠商下修訂單,因部分零組件存貨如CMOS影像感測器可能已備妥,但對聯發科負面影響不大,因聯發科已為客戶新產品週期準備穩健且充足的供應鏈支援;此外,聯發科逐漸改善的產品組合,包括連網晶片及電源管理晶片,可支撐毛利率走高趨勢,預估2021年與2022年獲利強勁年增139%與6%。

儘管聯發科來自競爭對手高通更激烈的競爭可能延續至2022年,但聯發科5奈米/4奈米系統單晶片(SoC)預計於2021年末量產,預期自2022年開始滲透至旗艦機種,受惠於聯發科產品普遍提升規格,聯發科利率、營業利益率將持續持穩上升趨勢,加上在未來4年將砸下千億元祭出特別股利,也展現公司對營運前景的樂觀。(時報資訊 王逸芯)

(7)華碩營收先蹲後跳 外資買進不退守

華碩(2357)法說會後,美系外資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415元。法人預估華碩今年的營收谷底就是1Q,未來幾季的營收季增在3~11%之間。雖然零組件供應吃緊,但華碩預估2Q的NB/PC出貨仍能有5~10%的季增。第一季華碩商用及教育型PC出貨年增超過170%,高出法人預期。

華碩首季品牌合併營收1081.04億元,季減4.93%、年增68.8%;法人估今年4個季度,華碩營收都會在千億之上。

除了NB/PC外,華碩將在第2季底、第3季初推出第三代ROG手機,目標較前一代出貨成長3成。而華碩Zenfone 8系列5G旗艦手機在本周登場,搭載最新Qualcomm Snapdragon 888 5G處理器,搭載6400萬畫素與1200萬畫素超廣角雙鏡頭。

可單手操控的旗艦機種Zenfone 8,共有8G/128G、8G/256G、12G/256G、16G/256G四種規格;Zenfone 8 Flip則是有8G/128G、8G/256G雙規格,獨特的180度翻轉三鏡頭設計,6400萬畫素廣角主鏡頭、超廣角鏡頭和望遠鏡頭,以多元視角顛覆想像,創造攝影無限可能。

針對缺料的問題,華碩表示,目前急需應對市場缺料問題,透過不同方式取得料件,因應方式包括:簽署長期協議,RD修改電路設計、Second source。

華碩對於永續經營的承諾包括:一、再生能源使用率台灣地區預計2030年之前達到100%、全球營運據點預計2035年之前達到100%。2025年之前降低碳排放30%、華碩產品能源效率要高於平均能源效率30%。(時報資訊 任珮云)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