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宏遠盤前|不理性大跌 是危機也是轉機

unsplash-logoSamuel Zeller
unsplash-logoSamuel Zeller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大盤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恐慌性殺盤使得12日最多大跌超過1,400點,創台股下跌紀錄,成交量達7,830億也破新高;12日指數最低點來到 15,165 點,如從 4 月指數最高點 17,709 點往下大跌來算,最高大跌超過 2,500 多點,令人錯覺台灣疫情似乎比印度疫情來得嚴重太多?

短線持盈保泰

如以近期疫情最嚴重的印度,印度股市從最近高點 52,516 點跌到最低的 47,202 點,下跌 5,312 點,跌幅為 10%左右,以上週五收盤 48,732 點, 跌幅 7.3%。台股從最高點 17.709 點跌到最低的 15,165 點,大跌 2,544 點,跌幅高達 14.36%, 以上週五收盤 15827 點來算,跌幅為 10.63%。 上週新冠疫情造成台股恐慌性殺盤,不過在護盤基金及逢低買進盤拉抬台積電、聯發科、 先下跌的電子股先止跌反彈、生技股因疫情而上漲,大盤免於跌破 15,000 點,14 日大盤收 15,827 點。5 月 14 日美股四大指數大幅反彈,原本 17 日大盤有機會跟隨美股反彈,但因 15 及 16 日公布台灣新增 185 及 207 例新冠肺炎確診,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恐將 17 日大盤及個股下跌及震盪激烈。因近兩週來台股大 盤及個股股價已大幅修正,加上融資已大減 500 億左右,即使許多人認為疫情高峰未過且可能封城會使台股出現恐慌性賣壓,17 日這週台股將會反應相當劇烈;但是也可能 17 日當天 就會大幅反應,恐慌性賣盤一次性宣洩,頂多 18 日因融資斷頭賣壓使得早盤開低,然後就可能往上拉高。

17 日台股如果以一次性大跌來宣洩,也不見得是壞事,總比分兩天下跌來得好;如果國安基金能在 17 日開會而後在 18 日進場,或將使 18 日台股開高走高, 畢竟這只是短暫的疫情影響,不是像台海危機及全球金融風暴那樣可怕。手上有持股的投資人,此時應該檢視手中股票,想辦法如何化危機為轉機,不要聽信市場上空方編織的故事。短線上要降低且要賣出的股票,是第一季財報不佳且目前股價及本益比都很高的股票,要留的股票以第一季財報佳且目前股價及本益比都很低的股票,此時汰弱留強或趁機換股,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化危機為轉機

台股大漲後,漲多回跌本來就很正常,但新冠疫情利空讓台股急殺,的確也會讓投資人措手不及;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股價漲多之後,一有風吹草動,投資人如同驚弓之鳥,往往先賣出股票,不考慮基本面好壞,尤其謠傳臺灣可能的封城。但是如果因疫情封城,需要連續兩週單日確診人數都高達 100 人以上,那也是兩週後的事;如以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地區,目前民眾已經自我封城,馬路上行人稀少,也是好事一樁,疫情不會大幅擴散。以政府的能耐應該會把疫情從本週高峰控制下來,不會讓疫情再擴大,即使真的不幸達到封城標準,這也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

從台股大盤最高點到 14 日收盤來看已大跌近 2 千點,許多個股從最高點也回跌 2~3 成以上,除了 觀光、飯店、百貨、餐飲等等內需的產業會受到疫情較多衝擊,建議撇除在投資名單外,但新冠疫情並不會改變台股太多基本面,且近期許多基本面非常好的個股已大跌超過 2~3 成甚至更多,近期已做大部分的反應。而且此次不是全球性的疫情大傳播造成全球股市大跌,進而影響台股大跌,也不是台海危機或是全球金融風暴造成台股系統性風險,只是台灣疫情的破洞,此次疫情影響台股自然不會超過去年 2~3 月的情況,預期跌幅不至於太大。以去年 2~3 月台股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不理性大跌,後來大盤及個股創新高來看,相信許多一直找不到投資機會點的人會把握這次的短線絕佳的投 資機會。

近期個股若因投資人害怕而殺出股票,使得股價不理性大跌且融資大減 則會是好事,預期將有利於未來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跌深反彈。此時選股仍大於選市,汰弱留強也是必須的,短線上投資人所需的第一要務,仍是要降低第一季財報及未來產業基本面不佳、股價及本益比還非常高的持股來持盈保泰,因為這些股票將來的機會不大。第二要務則是趁機換股來汰弱留強,化危機為轉機,選擇基本面獲利佳且本益比偏低的強勢個股,如台積電及各產業龍頭股、貨櫃航運股、面板股及相關 IC 設計、利基型 DRAM 等股價不理性大跌,可能又是好機會。

建議選股方向

如果 17 日台股有不理性大跌,而且國安基金如果在 17 日下午 開會以及可以在 18 日啟動進場護盤,可能 18 日台股就開高走高;配合 17 日大盤下跌,使得融資大降及清洗浮額之後,讓想上車的投資人上車,也不見得是壞事。且因指數下跌較多之後,未來只要反彈跌幅的 1/2 到 2/3 就好,許多個股就會有很不錯的表現機會。就台股漲跌輪動架構,預期先下跌的電子股可望因最早下跌、股價跌幅較多、融資大減,率先止跌反彈。

3~5 月初股價大漲的傳產漲價股,則因最後補跌、最後落底止跌反彈;而且最強勢個股,如貨櫃航運股最後補跌,常常是短線股市落底跡象,也是買進強勢股的好時點。就此時的選股方向來說,可分為下列幾項投資建議:

第一種可選護盤股,如台積電及各產業龍頭權值股,以台積電 12 日最低跌到 518 元,上週短線上是一個很不錯機會;但 17 日當週台積電 股價可能會再測試 500 元關卡,差不多也是台積電股價年線位置。從以往台積電股價跌破年 線以下,常常是長線投資機會點,如 2020 年 3 月 19 日台積電股價最低跌到 235 元(收盤 248 元),與年線 285 元位置乖離約 20%,上次股價超跌太多,這次應該不會出現這 麼大的乖離。因為去年 2~3 月因新冠疫情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卻在往後大漲且創新高,去年 2~3 月大賣股票且沒有在後來回補股票者,自 然是錯失大好的獲利良機。從台積電近幾年發展到已無競爭對手,台積電股價跌破年線將會是很好的投資機會點;近期或可留意台積電及各產業龍頭股股價不理性下跌後, 或因政策護盤及有投資眼光的投資人逢低買進,預期未來股價跌深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大。

第二種則是選本波基本面最強勢股,如貨櫃航運股 因為當本波最強勢的貨櫃航運股價在短線出現最後大跌及補跌,常常是短線股市落底跡 象,也是買進強勢股的好時點,因為強勢股主角不會換人做做看。以長榮、陽明及萬海公布第一季獲利都超過 6.6 元,在運價仍在上漲使得獲利逐季往上,預期今年 3 家公司 EPS 都有機會超過 25~30 元;且因今年長約簽訂,就會使 2022 年上半年每股賺超過 10 元 ,可能明年全年會賺 20 元以上。今明兩年本益比將是全台灣最低,今年所賺的配發在明年股息,又是全台殖利率最高。近期股價透過急跌洗盤,讓沒信心的投資人下船,有信心的人上船,浮額變輕、籌碼更乾淨更安定,或將使未來股價上漲甚至創新高的力道更強。事實上,從任何公司股價的表現,未曾見過 EPS 大好且本益比非常偏低的股票不會大漲,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如果投資人不以公司獲利為依歸,盲目追求沒有獲利的公司股價,追高之後又不懂得停利,往往從賺小錢, 後來變成虧大錢的情況。

第三種則是選股價跌很深、基本面獲利好且本益比很低者,如面板股的友達、群創及驅動 IC 股的聯詠、利基型 DRAM、少數獲利好的電子股及傳產漲價股等,近期股價從最高點往下大跌已超過 2~3 成,股價再往下跌,投資價值更加浮現。如以友達、群創、彩晶第一季 EPS 都超過 1 元,第二季面板報價往上, 預期今年 EPS 可達 5~6 元,本益比 4 倍。友達、群創、彩晶股價止跌且敢上漲,驅動 IC 股的聯詠、利基型 DRAM 等股票也才敢漲。上述股票若能因近日融資大減、 籌碼乾淨及浮額變輕了,預期將來股價跌深反彈力道也會很強。

第四種則是短線防疫相關概念股及食品股,雖因近期新冠疫情造成民眾恐慌及搶買食物,不過台灣疫情控制能力很好,預期疫情不致爆發;因此上週股價已大漲過的防疫股,即使本週仍有表現空間,建議短線投資、淺嚐即止就好。

第五種則是缺電議題的發電及儲能股票,因為電動車及電動化已成未來趨勢,未來缺電將成全球性議題,13 日台灣大停電,將使發電及儲電產業受到青睞。發電產業可看風電股及太陽能股,但因獲利表現不如預期,仍需慎選股票;至於儲電則建議投資人看台泥,因為台泥轉投資的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為台灣唯一的一家三元鋰電池廠。13 日台灣大停電,台泥循環能源科技提供給台電的 5M 儲能設備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可惜仍然不夠用。由於台電預期 5 年 內要建構 590M 儲能,目前建置不到 50M,未來建置可能加快及大增額度;且因任何形式發電後若無儲電設備,不僅電力將會浪費,一旦缺電及跳電也可能無法即時回補,將凸顯儲能重要性,各大公司也可能會自行配置,因而需求大增。另因中國水泥及台灣水泥報價上揚,將使台泥本業獲利大增,預估今年台泥 EPS 可達 5 元以上;加上預計配發 3.5 元現金股息,以目前股價不到 50 元,將有超過 7%高殖利率。此外,台泥投資三元鋰電池為台灣唯一的一家廠商,不僅未來受到電動車及儲能需求的投資青睞而奇貨可居;且因台泥擬斥資 1.32 億歐元(約新台幣 44.7 億元),取得法國上市儲能商 Engie Eps 60.48%股權,獲得充電及放電的雙向技術,將成為台灣最強的電動化的三元鋰電池及儲能公司;預期未來台泥的評等將會被大幅提升,不會只停留在 10 倍的本益比。

※本資料由宏遠投顧提供,其內容僅供參考,本公司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亦不作任何保證。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