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趟旅程過後我們都能記住什麼?
旅程記憶猶如海邊鹽花,海本是無色無味卻在海風吹拂下,夾雜著結晶鹽花飄揚、彌漫空中,產生鹹的味道記憶。當我們從旅程中回歸日常生活,旅程記憶可能隨著日子而消逝,但若是有故事的旅程,它可能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旅程結晶,結晶留下的印跡有可能成為我們日後生命的養分。
奧丁丁旅宿整合服務平台-故事所(OwlStay)經營團隊繼在九份推出《山中夢遊》民宿系列後,今年在花蓮全新推出海邊故事所《鹽花》,邀請入住《鹽花》旅人共同來參與、撰寫「石間故事」。
《鹽花》位於花蓮民宿林立的海濱街上,走路不到10分鐘就是花蓮最大觀光夜市「東大門夜市」;《鹽花》二樓陽台即能瞭望花蓮港灣北濱公園海域,夜晚海濤聲伴隨入眠。也由於這樣的地理環境,《鹽花》民宿的前主人是一對喜好旅行的夫妻,他們原本是生活在都市的工作者,在一次旅行中來到這裡,心中想起在南歐的旅遊經驗,於是為自己生命做了重大決定,移居花蓮海濱,開始經營起民宿。
凝視花蓮人眼中那片海
與旅行相比,經營民宿挺累人。《鹽花》前主人遇到OwlStay團隊後決定把這裡交給他們經營。OwlStay行銷營運經理劉國沛再次展現他與團隊善長挖掘在地文化的特質,首先,團隊把民宿名字改為《鹽花》,劉國沛說,來花蓮海邊你最想看什麼樣的海?絕對不是地中海、也不是希臘的海,是花蓮人眼中的那片海。

OwlStay團隊在田野走訪當地居民過程中,他們發現從花蓮火車站騎腳踏來到海濱路途中,海的鹹味隨風襲來,那是花蓮海邊特有的鹽花味道。劉國沛說,來花蓮旅行就要聞花蓮海邊鹽味,透過鹽味讓我們重新去認識鹽之於身體的重要與必需。
花蓮人,現為《鹽花》小管家的小龜,她早年曾離開家鄉遠赴在外讀書,在外讀書期間小龜常常心繫花蓮,如今,小龜有機會回到家鄉守護著這片土地,他跟《鹽花》另一位小管家皓婷一樣,都希望能將曾經花時間與花蓮相處的每一個故事累積下來,形成一片片鹽花結晶分享給更多把時間留給花蓮的每一個人。
《鹽花》留住的石間故事
花蓮人的時間故事是什麼呢?OwlStay團隊發現大理石、蛇紋石、鵝卵石、輪傘草、定置綱。
《鹽花》小管家小龜曾經是花蓮石頭產業保存、推廣工作者,OwlStay團隊當初在改裝《鹽花》時,就把具有花蓮意像的大理石、蛇紋石、鵝卵石納入民宿內裝元素中。旅人check in入住上樓,拾級而上時就會發現磨石子樓地板是採用大理碎石與其它石頭融合而成,展現台灣特有建築工法。設計師更在每一層海景房陽台上鑲上大理石板,當東方陽光從海面升起,陽光灑下的光線正好把海的線條映在石板上;到了傍晚,市景房陽台鑲的是蛇紋石,夕陽的光又能把山景反射在整個石面上。OwlStay團隊說,透過當地特有的石材,把這裡的自然景觀充分展現出來,旅客也能感受到時間的流動,更希望旅人能透過石頭共同在《鹽花》譜寫「石間故事」。

花蓮七星潭海岸線遍布著鵝卵石,很多人想到㘣潤的鵝卵石就會想到花蓮海邊。《鹽花》內裝設計團隊運用「㘣潤」概念,不管是吧檯、椅背、燈飾、櫥櫃都採用圓弧形,整個屋子散發著溫潤感。在《鹽花》還有一項裝飾能展現花蓮在地溫潤、永續,它就是近年來受到關注花蓮人在地文創品牌「Kamaro’an(住下來)」的浪草燈。OwlStay團隊把《鹽花》裡的照明燈飾從歐洲水晶燈換成由輪傘草編織而成的浪草燈。

浪草燈的光影轉動空間中的時間
輪傘草是花蓮海濱特有的原生植物,過去,阿美族務農婦女在稻米採收完農暇時,運用晒乾的輪傘草編織蓆子用品。2013年時,花蓮部落工藝創作者舒米如妮與外出求學回鄉的Tipus Hafay(林易蓉)、工業設計家張雲帆、劉立祥等四人共同成立「Kamaro’an(住下來)」品牌,他們想把過去部落輪傘草編織傳統再創新,在集思廣益下,開發出浪草燈、旋草燈,並受到國內外買家的青睞,且在法國巴黎家具家飾展中獲選為「亞洲新銳設計師」。「Kamaro’an(住下來)」品牌作品帶有濃厚傳統⾵格,於美國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 Design Store)、⽇本京都Master Recipe、奧地利MAK博物館等店皆有販售。
劉國沛笑著說,《鹽花》房間裡的浪草燈不會一成不變。他解釋,浪草燈上輪傘草顏色會因為日光燈散熱,由新燈時帶點綠枝漸漸轉黃、變舊、變淡,讓重複拜訪的客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房間裡的浪草燈也會隨著海風吹來而遙曳旋轉,為房間增添不同光影變化,置身於此的你我也能感受到空間的流動。
原民部落「定置網」展現永續環保
在《鹽花》還能找到島嶼東部海岸特有捕魚文化-定置網。劉國沛解釋,定置網是人類比較浪漫幻想的捕魚方法,東部海邊部族認為魚有進出魚網的自由,會留下來總有牠的自由選擇後的理由。進入每個《鹽花》房間,首先映入眼簾是一片鏽染定置網圖騰的簾幔,窗一打開,隨著風漂盪在屋中。鏽染作品是OwlStay團隊特別邀請當代纖維藝術家陳穎亭創作的作品,讓旅人一入住就能抓住時間的痕跡。

定置網之於《鹽花》團隊而言,回鄉花蓮人就像願意留在定置網的魚,他們年輕時游出花蓮這片海,會再游回來一定有他們為花蓮奉獻的理由所做出的選擇,例如《鹽花》小管家們希望守護花蓮而回來;《Kamaro’an(住下來) 》工藝師們希望把花蓮部族特有工藝保留下來並發展自給自足產業而回來;《島東譯電所》老闆廖脩博為再次落戶花蓮生活而回來。
《島東譯電所》解碼人與藝術
廖脩博父親是銀行行員,早年被任職銀行到處派駐,曾在中美洲巴拿馬待過,廖脩博就是在巴拿馬出生。父親有一陣子派駐花蓮,使得花蓮成為廖脩博小時候重要的記憶。父母退休後,無法忘懷花蓮,全家索幸移居花蓮,並在一間鐵路警察局局長宿舍經營起《島東譯電所》。

學習景觀設計的廖脩博收藏許多世界各地寶物,走進《島東譯電所》,這些寶物就在各司其職立在它該立的地方,每件寶物,廖脩博都能說出它的歷史、文化與價值。不過,寶物是非賣品,《島東譯電所》的主要生意是從夜晚才開始的酒吧生意,只不過酒吧座位有限,而且還不是在屋內,是在後院。做生意不是廖脩博主要工作,他之所以取名《島東譯電所》,意在島嶼東方有一位解碼的人,他採集、採食、集思位於島嶼東方這個所在地,用白話翻譯給所有有興趣的人聽。
在《鹽花》做時間主人吧
阿美族語「Pakongko」意為「會說故事」,在阿美族中會說故事特別受人敬重,OwlStay團隊希望《鹽花》能成為每一位訴說自己故事人的平台,也邀請旅人能在花蓮海濱民宿《鹽花》一起來說故事,做時間主人。
《鹽花》小管家也貼心整理花蓮市區「甜點時光機」地圖,入住的旅客可以按圖索驥,騎著腳踏車去找花蓮薯、台式馬卡龍、銅鑼燒。若想在《鹽花》好好創作,小管家也可以安排月桃編織老師DIY教學,當旅行結束時就能帶回旅遊期間自己手工作品。若只想安安靜靜地認識花蓮,《鹽花》說書人撰寫的手冊就在床頭,拿著書走向海邊,吹著海風,望向太平洋,把生命中的歲月留給這片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