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擺脫媽媽手、退化性膝關節炎

  • 工商時報 利漢民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PRP關節注射技術可為治療選項參考之一

表達孝心由平日做起,是否曾經留意過,媽媽不斷揉捏雙手手腕的動作?或是從坐姿起身時動作變得緩慢僵硬、一臉不舒服的神色?因精湛的PRP關節注射技術而在新莊備受推崇的健佑診所院長劉國年指出,這是罹患「媽媽手」和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前兆,千萬不能輕忽。

「媽媽手」在醫學上正式名稱為狄奎凡氏症,又稱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要成因是拇指肌腱過度且持久的使用或是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韌帶肌肉勞損與發炎狀況,症狀為大拇指靠近手腕處會有疼痛、腫脹、無力、緊繃感,臨床治療方式會先以打針吃藥緩解急性疼痛的症狀,再採用針灸、電療、熱敷等物理性治療,改善血液循環加速修復。

除了「媽媽手」,退化性膝關節炎也是許多女性長輩容易遇到的關節疾病,膝關節開始退化時的早期徵兆,最常見的是上下樓梯時膝蓋痠軟無力,或起身時膝蓋僵硬無法伸直需用雙手輔助,接著就會進入疼痛變形的關節退化過程,在退化過程的初期,醫師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透過減重、熱敷、肌力訓練、避免傷膝活動等,來緩解膝蓋退化狀況。

受惠於現代再生醫學的進步,除了上述提到的治療方式,坊間許多診所亦開始提供PRP注射療法讓患者作選擇。劉國年院長解釋,所謂的PRP(Platelet Rich Plasma),是指富含血小板的血漿;人體的血小板除了能凝固血液,亦含有大量生長因子,故透過抽取自體血液,經離心機分離出血球與血漿後,再將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層施打到受損的肌腱、韌帶、神經或關節等部位,有助於組織修復及減緩疼痛,目前已被廣泛運用於各種運動傷害的治療,同時費用相較數年前已平實不少,因此在診間選擇接受PRP治療的患者也日益增多。

雖然PRP的治療效果極獲好評,風險也極低,但畢竟是侵入性治療,因此劉國年院長特別提醒,醫師是否具備豐富經歷並熟悉注射技術,將攸關整體治療的改善程度。此外,PRP管材的合法性也是患者需要審慎檢視的部分,目前坊間有業者將體外檢驗用採血試管充當PRP管材使用,不僅影響治療成效,還有可能讓採血試管中的不明成分隨著療程進到人體中造成危害,因此在治療前,請務必與醫護人員確認管材的合法性,好讓媽媽可以放心地接受治療,也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媽媽健康力的目的。

相關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