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物資搶購潮 統一、泰山飄香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警戒升級,台北市及新北市皆已進入第三級防疫,民眾搶買民生物資,食品股統一(1216)、泰山(1218)有望受惠。

統一17日股價下跌2.16%,收72.6元,泰山則逆勢上揚3.89%,收在30.75元。

觀察三大法人動向,外資賣超統一2,770張,投信買超19張,自營商買超259張,合計賣超2,492張。在泰山部分,外資買超231張,投信無著墨,自營商買超71張,合計買超302張。

法人指出,統一去年上半年先後遭受到中國、台灣疫情衝擊,但在下半年消費復甦時追趕業績,旗下業務與民生消費相關,預期台灣疫情再起,對該公司影響有限。

統一超集團積極數位化,有望維持台灣零售通路領先地位。統一中控今年在消費回溫下成長增速,為主要成長動能。目前估股利殖利率3.7%,優於過去十年平均3.5%。

統一首季每股盈餘年增21%至0.95元,主因統一證、太子建設、大統益等營運大幅回升,權益法認列收入為去年同期三倍,營業利益符合市場預期。首季營收年增7%,成長動能來自台灣7-ELEVEN、康是美及食品營收疫情後回溫因素。

泰山部分,第一季EPS0.34元,為2008年以來同期新高,由於國際大宗穀物價格持續走揚,前四月合併營收6.31億元、年增幅21.71%,亦為近十年最大的增幅。第二季在黃小玉續漲與疫情升溫下,法人估對泰山營收與毛利率均屬正向。

食品業一向淡旺季分明,泰山占營收比重最高的兩個區塊為消費產品及大宗物資,每年第一與第四季為大宗物資旺季、第二與第三季則是消費食品旺季,法人預期第二與第三季的毛利率普遍高於第一與第四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