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莊志成|通膨預期再現!催出房市買氣

資金泛濫,熱錢湧入房地產,房市價量升溫。圖/本報資料庫
資金泛濫,熱錢湧入房地產,房市價量升溫。圖/本報資料庫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最近遇到的朋友總是喜歡問我,新冠肺炎疫情作亂後,美、英、日這些大國都在印鈔票,這會不會引發國際通膨大戰呢?如果會,想抗通膨,這時候買房地產是對的嗎?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超過一年,全球已有一億五千八百萬人確診,三百三十萬人死亡,這是令人悲傷而恐懼的數字,而藏在這個數字後面的經濟衰退,讓全球都繃緊神經。為了拯救經濟,許多國家都啟動了印鈔機,增加貨幣供給,以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擴大財政刺激,為經濟增加柴火。

漸漸的,無限量QE與財政刺激開始獲得成效,全球經濟挺過疫情衝擊,經濟迅速重啟,復甦加速,原物料價格爆增,但需求卻持續走強,不受影響,引發通膨疑慮。近期,股神巴菲特也警告,他從集團旗下的眾多業務裡正看到非常大幅的通膨,且通膨情況超過預期。

在通貨膨脹時代裡,過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推升物價,讓貨幣購買力下滑,但是資產不像印鈔票,鈔票可以超印、超發,資產裡的土地供給有限,貨幣越是貶值,不動產卻變得更值錢,也因此,「買屋抗通膨」也算房地產市場的「格言」了。

試想一下,你現在用一千二百萬元在新北市林口區買了間權狀三十坪的房子,向銀行貸款七成,八百四十萬元本金本息平均攤還,月繳房貸約三萬六千元。十年以後,在通膨下,薪資和物價水平提高了,除非利率大幅飆高,否則你每月三萬六千元房貸的債務價值只會遞減而不會增加,相對於荷包縮水,卻又沒有不動產的人來說,人生是不是會自在不少?

這就是我們常聽別人說的,通膨是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也就是說,實質債務減輕的債務人會變成最大贏家。觀察今年台灣經濟穩定復甦,房市在政府積極打炒房措施下,預計可以回歸供需基本面,房價趨於平穩,對於有自住或是買屋抗通膨需求的民眾,的確是不錯的進場時機。

那麼,該如何選擇好的抗通膨房產呢?筆者認為,購買各地區核心商圈附近的好房產,才能把「贏的價值」發揮到極大化。我的立論基礎,是「核心商圈」與「好房產」都具備無可取代性,除了保值效果外,甚至有增值的機會,進可攻,退亦可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