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升溫、美國通膨、獲利了結賣壓等多重不利因素齊出,台股指數短期狂洩二位數,18日又重啟攻勢,市場巨幅震盪,但融資大降有助清洗短線凌亂籌碼,及基本面未變,產業獲利成長幅度大,預料疫情衝擊將逐漸鈍化,指數中長期多頭仍有可為,為台股基金有利的進場時機。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陳思銘表示,台股近期觀察重點,在於法說會的接續登場,及季報公布,短線買盤仍相對謹慎,本土疫情為最大疑慮。至於這次MSCI調降台股三大指數權重,5月27日生效,估計流出6.14億美元,約新台幣173億元,僅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重的0.07%,與台股成交量相比極不顯著,影響將僅為短期。
台新高股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宇衡指出,台股獲利持續上修,Morgan Stanley推估年成長從18%上修至21%,其中半導體IC設計受惠轉單及漲價,年成長更調高至54%,記憶體DRAM年成長衝至96%,傳產的汽車零組件、原物料看好,整體產業獲利樂觀估成長26%。經過一波大幅修正,技術面良性發展,將是台股後勢有利的進場時點。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王耀龍分析,台股近期當沖加大下,籌碼較凌亂,疫情首度進入社區,恐慌情緒引發大震盪,但不必過度恐慌,今年與去年的防疫物資缺乏、欠缺疫苗的情況相比,全面失控可能性低,隨疫苗施打意願上升,7月國產疫苗啟動,疫情中期有望獲控,因此,台股操作上,建議拉回買進、分批布局策略。
陳思銘認為,台灣經濟基本面佳,第一季經濟成長率8.16%,創十年半單季新高,且市場寬鬆不變,資金行情可望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