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20家石化巨頭 被點名環境浩劫幫凶

全球的吸管、寶特瓶等一次性塑膠製品,逾半由20家石化巨頭生產。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的吸管、寶特瓶等一次性塑膠製品,逾半由20家石化巨頭生產。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吸管、寶特瓶等用過即丟的一次性塑膠,已被視為造成地球汙染的一大禍源,最新報告點名石油、化工等20家巨頭企業是環境浩劫幫凶,全球超過半數的一次性塑膠製品係由它們生產。

周二公布的《塑膠廢棄物製造業索引》(The Plastic Waste Makers Index),點名若干企業是塑膠供應鏈的要角,生產大量塑膠製品。報告也點出這些公司背後,有銀行等金主提供資金。

這份由亞洲最大慈善組織之一、澳洲明德魯基金會(Minderoo Foundation)發布的報告指出,全世界55%的一次性塑膠廢棄物,源自20家石化公司。

美國石油巨擘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2019年生產590萬噸塑膠垃圾排在榜首。美國化工巨頭陶氏化學(Dow)及中國石化集團(Sinopec),分別以560萬噸、530萬噸排名第二、第三。研究報告還說,有100家企業包辦全球9成一次性塑膠產量。

報告並揭露,一次性塑膠產業的商業融資,將近60%由20家跨國銀行提供,包括巴克萊集團、匯豐控股、美國銀行等。自2011年以來,放貸將近300億美元給塑膠產業。

該報告也根據人均製造量,點出產生一次性塑膠垃圾最多的國家。2019年澳洲與美國每人製造50公斤以上一次性塑膠垃圾,韓國和英國的人均製造量44公斤。

一次性塑膠最大生產國中國,每年塑膠垃圾的人均製造量18公斤;印度的人均製造量4公斤。

投身環保工作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報告前言指出,氣候變遷與塑膠廢棄物危機「緊緊交織在一起」,海洋宛如塑膠廢棄物的「液體掩埋場」。報告指出,未來5年,一次性塑膠產量預料還會多出30%,恐加劇全球暖化及海洋汙染。

2019年全球一次性塑膠廢棄量達1.3億噸,35%焚化處理,31%掩埋,19%被直接丟棄在陸地或海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