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首次全國防疫會議 全台縣市5共識速看

疫情指揮中心20日已於上午與各縣市政府完成召開第一次「全國防疫會議」。圖/Unsplash
疫情指揮中心20日已於上午與各縣市政府完成召開第一次「全國防疫會議」。圖/Unsplash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疫情指揮中心20日已於上午與各縣市政府完成召開第一次「全國防疫會議」,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達成五項共識:

一、 請各地方政府儘速盤點熱區採檢站設立事宜,並提報指揮中心評估協助。 二、 針對採檢、後送就醫、診療程序及集中檢疫場所設置標準等,請指揮中心相關單位會後盡速研議提供各地方政府。 三、 有關地方政府防疫物資需求,請提報指揮中心,以及時撥補,以利時效。 四、 醫療資源整合部分,後續將由衛生福利部統籌進行全國盤點與分配事宜。 五、 指揮中心已於5月16日授權地方政府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發布原則,將進行整合跨區域公共場所活動史及處理流程,供各地方政府參考。

此外,陳宗彥指出,疫苗都將以醫護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

陳宗彥籲:全國一致防疫 訊息要多疑、多查、不亂傳

「全國防疫會議」22日召開首次會議,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20日指出,會中出席22縣市代表一致同意,為有效防疫,資訊公開、防疫作法應一致等五識,同時,也一致同意,未來疫苗都優先予醫護人員優先施打。

五共識分別為:一是,各地方政府儘速盤點熱區、採檢站設立事宜,並提報指揮中心評估與協助。二是,採檢、後送就醫、診療程序及集中檢疫場所設置標準等,由指揮中心相關單位會後盡速研議提供各地方政府。

三是,地方政府防疫物資需求,要提報指揮中心,以及時撥補,以利時效。四是,醫療資源整合部分,由衛福部統籌進行全國盤點與分配事宜。最後是,指揮中心已於5月16日授權地方政府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發布原則,將進行整合跨區域公共場所活動史及處理流程,供各地方政府參考。

針對假訊息,陳宗彥呼籲民眾要「多疑、多查、不亂傳」。他說,就像過平交道要「停、看、聽」,對任可訊息心中要有疑問,並進一步查證,重要的是不要亂傳訊息。

陳宗彥也同時澄清兩項假訊息,一是,近日有惡意人士冒用疾管署或疾管家名義成立社群,誘使民眾加入一事,陳宗彥說,疾管家LINE官方帳號僅有一個,可透過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首頁加入正確疾管家社群,勿受騙,加入冒名社群。

二是,陳宗彥說,近日網路流傳「政府不願購買某公司3,000萬劑COVID-19疫苗」等訊息,是不實訊息,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

陳宗彥強調,冒名社群遂行詐騙行為,可能違反刑法第339條之4的加重詐欺罪,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對不明訊息隨意散播、轉傳,恐將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依法最高可罰300萬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新冠肺炎系列報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