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兩種,一種是Happy Money,另一種是Unhappy Money。Happy Money就像是十歲的小男孩在母親節那天想買花送給媽媽的錢。
為了讓孩子學踢足球或學彈鋼琴,父母親勤懇存下來的錢也是Happy Money。
普通的錢變成Happy Money的例子數不勝數,包括:
用金錢援助在經濟上困苦的家庭。小額捐款給遭受颱風或地震侵害的災民。義賣餅乾捐款給慈善機構,幫助無家可歸的人。投資對社會有幫助的企業或社會事業。從感覺滿意的客戶手中收取費用。
伴隨著愛或體貼、友誼而流通的金錢,每一分錢都是Happy Money。這種金錢會為人們帶來笑容,讓人們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自己是被重視的」。
Happy Money在很多點上,可以說是讓愛變成能夠看得到、感覺得到、觸摸得到的一種實體吧。
錢,可以用只有錢才能夠辦得到的形式來幫助別人。例如,因為火災失去了家、遭逢重大困難的時候,即使收到很多祈福跟鼓勵的話,也只能夠對這個家庭帶來少許的幫助。如果有錢的話,就可以為這個家庭購買食物,並且提供他們一個暫時的家,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像這樣的事,是「鼓勵的話語」無法做到的。
至於Unhappy Money,就是像房租或帳單、稅款等繳得不情不願的錢。關於這種錢,我想應該不大需要發揮想像力吧,任何一個人都看過、聽過各種形式的Unhappy Money,例如:
痛苦離婚後,付出或收取的贍養費。明明不喜歡這份工作,卻無法辭職,每個月還是得乖乖等領公司的薪水。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很不情願地還清。從很不爽付錢給你的人,例如心懷不滿,覺得「你根本沒資格拿這筆錢,但是既然簽約了就得支付」的顧客手上收取金錢。從別人身上偷來的錢,不論對方是誰。
不滿、憤怒、悲傷、失望,伴隨著這些情感流通的金錢,每一分錢都是Unhappy Money。這種錢會給人帶來壓力,使人絕望,讓人焦慮、沮喪,有時還會演變成暴力。它們從人們身上奪走了格調、自尊心,以及溫柔體貼的心。
在懷抱著負能量的同時,收取了金錢、加以使用,這些錢也會感染,變成Unhappy Money。
Unhappy Money的特徵,就是你在收取、使用金錢的時候,都會讓你覺得討厭。如果經手時有煩躁、心情惡劣、不懷好意、冷漠的感覺,那就是Unhappy Money。
你選擇的「金流方式」是什麼?
既然錢有兩種的話,人跟錢的交往方式也會有兩種。
我們都會進入Happy Money或Unhappy Money其中一種金流方式中生活。你的人生會因為生活在哪一種金流方式中而變得截然不同。
在此,我想特別說明一件事,你所擁有的金錢是Happy Money或Unhappy Money,並不是由你的收入、資產的金額來決定的。
會進入哪一種金流方式,是你在付出或收取金錢的時候,那筆錢本身所擁有的是什麼樣的能量來決定的。
不論你的收入多少,你的錢必然會進入其中一種金流方式,至於會進入哪種金流方式,則視你的「選擇」而定。如果你想進入Happy Money的金流方式,只要你在收取、使用金錢的時候,選擇「心懷感謝」,然後在付出金錢的時候不要吝嗇,滿懷喜悅與感激付出去就可以了。
雖然說起來好像很容易,根據我與數千人接觸後的經驗來說——他們都是為了獲得金錢相關建議而參加我的工作坊,要真正付諸實行,著實困難。大多數的人一點也不會留意自己跟金流方式有什麼樣的關係。
而且坦白說,大多數的人,不論自己有沒有發現,早已與金錢深陷不幸的關係之中。
有Unhappy Money的地方,就有Unhappy(不快樂)的人,兩者的關係可說是「剪不斷,理還亂」。如果你的家人、同事、同學進入了Unhappy Money的金流方式,恐怕你也已經成為那些煩躁、沒有感謝之心、不帶多大喜悅的錢的收受者了。
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與金錢建立健全的關係,時常耗費很多時間在為錢擔心、為錢的事情生氣,甚至還有人會因為覺得錢實在是太難理解了,因而生氣覺得「我再也不要去想錢的事情了!」,明知道錢的問題總有一天必須面對,卻一個勁兒逃避。
我們身旁不難聽聞有人為了錢的事搞到筋疲力盡,幾乎沒有精力再去做其他事情。這樣的人,平常光是工作、操持家計、跟鄰居們較勁,就已經忙不過來了,實在沒有工夫再去做其他事情。
由於太過疲累,他們往往會把帳單晾在一邊不去管它。
就連數一下錢包裡的錢,或是檢查一下存款餘額這樣的事都不做。
陷入這種狀態的話,就像貸款的複利利息一樣,問題只會滾雪球似的不停增加。
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察覺到,自己因為錢的事情消耗掉多少精力,錢又如何左右了我們的基本決斷。
說到這裡,不妨稍微思考一下這些問題吧。
「你的朋友及家人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的不同嗎?」
「你會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一起行動嗎?」
「你的朋友大多數都是公司的正式職員嗎?」
「你的朋友是不是大家的房子或車子都很類似?」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人與人的邂逅與交往都是出於偶然,但是我們的人生大部分早就被社會、經濟的立場決定了;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在某種程度上是被金錢所控制的。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上哪裡的學校、在哪裡成長、跟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在工作上跟什麼樣的人接觸、如何賺錢、如何決定錢怎麼花⋯⋯,應該可以說這些事情決定了我們大部分的人生。
並不是只有貧困階級跟中產階級的人才會受到金流方式的影響,才會收到或付出充滿負面能量的錢,上流階層或富裕階級的人,也會受到金錢的負面流動影響。
在我的客戶裡,很多人明明有錢到比希臘神話中的邁達斯王(傳說中擁有點石成金的能力)還要有錢,卻害怕失去財產怕得要死。他們不懂得享用金錢,因為他們不斷地跟有錢鄰居比賽較勁,而那些精神壓力使他們永遠都筋疲力盡。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只是要成為有錢人,以此為目標也很好,但是很多人已經發現,並不是賺了很多錢,人生的問題就全都解決了。
很多人其實認為「要建構理想的人生,並不需要賺大錢。」那些治癒了往日與金錢有關的心靈傷痕,改善了對金錢的態度以及與金錢交往方式的人,無論實際的財產狀況如何,都會覺得「自己是最富足的人」。
你必須治癒與金錢有關的成見和痛苦
一直以來,讓我傾注熱情的是治療人們「與金錢相關的心靈傷痕」。
你抱著什麼樣的心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傷痛,這些傷痛又帶給你每天的生活什麼樣的影響?當一個人察覺到這些事情之後,就能對人生應該以什麼為優先做出健全的判斷。如果你能夠治癒自己與金錢相關的傷痕,你的經濟狀況應該就能夠確實獲得改善。
當你開始認為錢是「要用在好的事情上」、「是可以豐富人生的東西」、「是可以自由給予、收受的」時,你內在的變化將會逐漸反映在你的外在人生上。相反的,當你對金錢都是負面的思考或成見,例如:「錢是邪惡的」、「錢會引發激烈戰爭」、「人生之所以不順遂,都是因為錢」,一直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這種內心的自言自語,有一天也會確實反映在你的外在人生上。
你對金錢的想法,會反映在你的金錢,甚至是你的人生上。像這樣的例子,我已經看得太多。

(本文摘自本田健著《快樂錢商》,星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