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股市歷經2月以來的修正,隨著本益比已回復至相對合理水平、經濟修復態勢不變,加上北上資金持續挹注下,近期表現反倒較其他國際主要股市回穩,甚至逆勢上揚,連帶投信發行大陸股票原型ETF表現跟著回神,近一月前十強產品績效都在3%以上,尤其中小板連結新經濟,布局中小板ETF有利掌握結構性行情。
統計近一個月陸股以創業板指數漲勢最猛、漲幅近11.83%,深證成指上漲近5.36%,中小板指數上漲4.98%,上證指數上漲2.66%,滬深300指數上漲4.41%,大陸股票原型ETF中,表現最佳3檔績效都在5%以上,包括群益深證中小板、富邦深証100以及國泰富時中國A150。
群益深証中小ETF經理人張菁惠表示,大陸股市在今年農曆春節後回檔整理,原因包括估值減損壓力與人行貨幣政策趨緊疑慮影響,加上去年陸股漲幅領先其他主要股市,在美債利率強彈的過程中,回檔修正的幅度也較大,不過這也創造後續上漲空間。
主要因大陸經濟穩健復甦態勢不變,加上股市週期處於成長期,根據高盛預估,未來一年陸股EPS成長強勁,因此在基本面及獲利面支撐下,加上先前修正也讓本益比折價幅度達近年高位,投資價值浮現,陸股仍有上漲空間可期。
張菁惠指出,就投資風格來看,近三個月成長股表現雖落後價值股,但在成長股為政策發展主流下,後市將有風格再度轉換為成長股的契機。從政策角度來看,科技創新與自主及擴大內需消費為接下來大陸經濟發展目標,相關類股受惠程度最深,也可望成為陸股成長動能。中小板指數成分股涵蓋多項新興戰略產業龍頭,包括5G、互聯網、電動車、醫療、人工智慧等等,在資訊技術、可選消費、醫療保健三大產業占比高,不僅最能代表新經濟樣貌,也更能掌握市場成長的投資契機。
除此之外,碳中和、綠色改革為大陸重點政策之一,包括儲能電池、能源管理系統、節能家電等類股料將受惠,中小板指數成分股也在這些產業有所著墨,可望吸引市場目光,後續表現可期。建議看好大陸新經濟發展,不妨適度以中小板ETF來介入布局,掌握政策利多下的大陸市場結構性成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