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供電走鋼索 兩大電廠馳援

圖為核三廠。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核三廠。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西半部持續炎熱,加上疫情民眾在家上班、學生停課,連帶用電量高居不下,20日單日尖峰用電量再寫下歷年5月第二高、不分月份用電紀錄第七的紀錄,靠林口燃煤與核三廠上場救援,20日供電終過關。二部機組若滿載可增加供電能力170萬瓩,紓解近日走鋼索緊張情勢。

經長王美花20日再度坐鎮台電,一連四天親上火線,了解尖峰負載及傍晚的第二(次)尖峰負載電源調度情況,迄傍晚太陽下山後確定沒問題才放下一顆心。

據氣象局資料顯示,20日全台最高溫出現在台南市南化區40.1度,且前8名皆逾38度,第9名至第15名達37度以上,16名至39名也有36度以上高溫,主要區域包含台南、高雄、南投、嘉義、彰化、雲林等。

台電統計20日最高用電量出現在下午1時40分達3744.7萬瓩,名列歷史5月用電第二高紀錄,更擠進歷年不分月分用電量排名第七;今日備轉容量257萬瓩,備轉容量率6.86%,供電燈號亮第三顆黃燈。

過去一周因多部機組在歲修,用電量大增下,供電吃緊情況嚴峻。20日林口電廠新3號機正在歲修收尾中,因此直接投入進行運轉測試,增加供電量,另核三廠也順利獲得原能會同意,重新起動併聯逐步提高發電中。

台電林口電廠是近期台電更新改建之一,廠內共裝設三部燃煤汽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80萬瓩,總裝置容量240萬瓩,屬於超超臨界機組,過去幾年多次成為夏季供電的救命電廠。另核三廠也投入運轉行列,原能會指出,20日上午收到台電提出核三廠1號機再起動後併聯申請,經審查相關申請文件,同意併聯申請。

據資料顯示,林口電廠3號機與核三廠1號機在20日中午過後陸續展開測試運轉加入供電行列,截至晚間6點,林口3號機發電量超過4成,核三廠1號機發電量已達2成,估三天後可滿載,林口和核三廠1號機兩部歲修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後,可挹注170萬瓩供電能力。

能源政策失衡 如何拚外銷?

經濟部20日剛公布最新外銷訂單統計,創下歷年同月新高,但台灣面臨嚴峻疫情,缺水又缺電,令工商企業界惴惴不安。儘管台電面臨再生能源進度落後,加上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的挑戰,但歸根究柢是因為供電不足,癥結就在非核家園的能源供電結構有失衡之虞。

過去經濟部因供電吃緊,與廠商協調多參與需量競價或多使用自備發電機,希望降低企業對電網依賴度,同時減輕供電負擔。台電祭出需量反應機制本無可厚非,問題是,過去5年政府多次對外保證「台灣不缺電」,但現在卻要企業配合減少用電,前後說法矛盾,讓廠商難免擔心,一旦遇緊急情況,會不會難以調度?

這次缺電問題除機組故障外,背後真正原因是調度系統餘裕不足,也就是電源供應不足。儘管極端氣候、疫情及旱象都是突發情況,但台電備用電量預測失準、歲修排程僵化未具彈性,面對再生能源增加造成系統不穩定的演練不足,都是一周兩次限電的主因。

偏偏核二廠1號機因燃料池不足,六月中被迫提前停機,儘管是地方不准發證,讓台電無法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但中央的非核政策恐怕才是最大關鍵。

民進黨政府全力推再生能源,但在欠缺配套機制下,光有綠電卻無法穩定系統運作,每天傍晚太陽下山,台電就要擔心受怕調度餘裕不足,這些就是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過於躁進的結果。若能源政策真有問題,朝令夕改又何妨?更何況,缺電本就不該拉企業墊背,讓企業啟動緊急使用的自備發電機「協助台電降載」,一旦再有意外,企業損失誰來負責?又如何再拚出更亮麗的外銷訂單?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