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陸美對抗逼迫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重組加快,以及疫情後經濟復甦帶動強勁需求,半導體缺貨在2021年成為熱門關鍵字,各國也因應新型態,要求擁有先進技術的廠商到本國設廠、研發中心,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就受邀到美、歐、日等國設廠,大陸則是有28奈米製程生產線建立,可說是誰擁有先進技術的產品供應,就能在科技產業取得先機。對此,曾經半導體霸主日本,雖然近年來仍在半導體原料、生產設備供應占有關鍵地位,但有專家警告,日本半導體生產可能在10年後絕跡,必須砸10兆日圓(約2.6兆元新台幣)才能力挽狂瀾。
據《日經》報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成立議員聯盟,於本月21日正式上路,決定由自民黨稅制調查會長、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擔任會長,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現任副首相兼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擔任最高顧問,舉行首次的會議,對日本稅制、預算等促進半導體研發與生產提供方針。
內容提及,美國已經向日本請求協助,希望建立不依賴大陸的半導體供應鏈,打算加強兩國的半導體產業合作,並提出對日本援助半導體研發、生產預算等預算,或是促進稅制補助等方案,預計日本政府在6月將敲定政策方針。
該聯盟提及,將以日美為軸心加強合作,並舉出以記憶體(memory)IC、微元件(micro-component)IC、功率半導體、以感測器為主的類比(analog)IC等4大類IC產品為發展重點,並包括原本就是日本強項的日本生產半導體設備、材料作為建構日本經濟國家安全重要基礎,並以鎧俠(Kioxia,全球第二大NAND Flash廠)、SONY(全球最大CMOS影像感測器廠),以及在全球功率半導體合計2成市占率的三菱電機、東芝、富士電機等為發展核心。
日本業界對次消息熱烈反應,有許多大廠加入的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JEITA)的半導體部門對日本政府提出建言,指出要與其他地區的平等競爭是相當困難的,這可能讓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0年後絕跡,東京理科大學研究所若林秀樹教授指出,日本應該對半導體領域補助約10兆日圓的規模,並加強人才培育、技術研發等。
日前就有消息指出,日美打算建立一條安全的半導體供應鏈,打算將括台灣、大陸排除在外,確保分散風險以及強健供應網絡的重要性。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前東南亞部門負責人等人建立的智庫BGA日本法人,與多位前國安專家都提出建言,應該先建立日本先進晶片研究所,並排除對台灣晶片供應的依賴,委託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設計晶片等方式,加強日美半導體自主化。
(中時新聞網 呂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