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經部、交部 爭取423億、185億紓困經費

  • 工商時報 郭建志 邱琮皓 蘇秀慧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重創內需服務產業,經濟部、交通部已分別向行政院提出423億元、185億元經費,紓困餐飲、零售、國旅、觀光旅宿、娛樂、運輸等產業,主要補助業者員工薪資、營運經費,補助標準是今年營業額與前(2019)年相比,單月或5、6月衰退達50%以上,惟全案仍待行政院拍板。

本土疫情大爆發,經濟部盤點後發現餐飲、零售、娛樂等商業服務業受到嚴重衝擊,希望比照紓困2.0規模,向政院爭取423億元紓困補助,由於其中有關計程車司機補助與交通部重複編列,仍待跨部會協調,希望至少爭取近400億元紓困經費。

補助標準則是單月或兩個月業績較2019年衰退達50%以上,補助時程為第二季至第四季,但會視疫情發展而定,每季公告申請標準。經濟部官員表示,去年同樣受疫情籠罩,沒有列入比較基期,而是以前年為基準,並以單月或一季來比較,因第二季只剩5、6月,所以按單月或5、6月來比。

至於會展產業,官員指出,之前編列預算還沒用完,將會持續補助。補助資格將與先前一致,提供薪資與營運補貼,補助每名正式員工四成薪資,最高每人每月2萬元。至於製造業,由於國內生產穩定,訂單未受影響,出貨正常,則暫不補助。官員強調,詳細金額與發放方式,還要行政院核定。

觀光產業這次也重創,連國旅市場、旅宿業都停滯,交通部規劃觀光產業紓困總經費為185億元,包括觀光業員工薪資補貼、旅宿業營運紓困、防疫旅館補貼等。

交通部初擬方案,旅行業員工薪資補貼總經費需求約為26億元,從現行綜合甲種旅行業每位員工薪資四成、最高2萬元,因應疫情提高補助標準,綜合甲種、乙種旅行業約2,000家業者、員工1萬7,000人,補貼員工每月薪資四成,最高2萬元。防疫旅宿也持續提供補貼,自今年5月16日起,調整為補助防疫旅宿業者從每房每日800元提高到1,000元。近日由於防疫旅館需求增加,原本設置數為1萬8,000房,為因應急增檢疫隔離入住需求,防疫旅館量能預計將增至2萬房。

營運補貼部分,將依據銷售額、稅額申請,營業額較疫情發生前同期減少50%者,按員工人數每人每月補貼1萬元,估計總經費達到95億元,粗略估算,符合的業者約有近8萬人。

零售、餐飲好景 5月恐不復見

受到景氣回溫影響,經濟部公布4月份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皆創歷年同月新高,但國內疫情5月中旬急速升溫,邊境管制趨嚴、超過10縣市餐廳禁止內用,預料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將會終結連紅態勢、再次出現負成長,餐飲業首當其衝,負成長恐達二位數。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因國內疫情急遽升高,恐影響零售端訂貨力道,但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仍強,新興科技及基礎建設需求續增,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高檔,預估批發業營業額年增率仍持續成長,為年增12.5%至15.5%。

至於零售業及餐飲業因近期國內疫情擴散,相關管制措施升級,限縮民眾外出購物及用餐意願,加上部分商場縮短營業時間或自主停業,嚴重衝擊營收表現,但防疫、民生用品等相關物資則因疫情升溫買氣增強,加上部分業者已加強布局網購、外送等多元銷售管道,可望減緩對內需市場衝擊,預估零售業5月營業額為年減4.5%至年減1.5%、餐飲業為年減18.5%至年減15.5%。

統計處指出,批發業4月營業額為1兆67億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2.2%,其中受惠5G、遠距辦公等需求持續暢旺,加上終端市場隨景氣回升需求強勁,推升鋼品、石化及塑膠等產品價量齊揚,致機械器具批發業年增22.3%,建材批發業年增43.6%,化學材料批發業年增34.5%;布疋及服飾品批發業因服飾品牌及通路客戶拉貨動能強,加上口罩、手套等防疫商品出貨續佳,年增36.8%。

4月零售業營業額為3,286億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8.3%,為10連紅,其中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16.7%,百貨公司及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因去年受疫情影響、基期較低,各增49.5%、28.1%。另受惠國人留在國內消費,助長精品、服飾、珠寶、鐘錶等買氣攀升,及今年房市交易熱絡,推升家具需求銷售成長,致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分別年增55.1%、35.6%。

餐飲業4月營業額為658億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37.3%,除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基期較低,今年清明連假外出用餐、旅遊人數增加,致餐館業及飲料店業各增41.5%、25.0%,另因開放部分轉機及航班挹注空廚營收。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