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血型影響病毒?紐時曝8大防疫關鍵

新冠肺炎病毒示意圖。圖/Pixabay
新冠肺炎病毒示意圖。圖/Pixabay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面對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各地發威,《紐約時報》針對大流行期間常見的疑惑,整理8大防疫關鍵;包括病毒是否會附著在衣服與毛髮、新冠病毒症狀、戶外活動是否增加風險、為何要保持社交距離、有抗體是否會免疫等關鍵項目。

1.病毒是否藏於衣服與毛髮中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如果有保持社交距離,且只是短時間、偶爾前往賣場或藥房,則返家時無須換衣服或洗澡;但應謹記,進家門後第一件事是洗手。換言之,如果維持社交距離與勤洗手,無須過度擔心。

2.新冠病毒的症狀為何

一開始,新冠肺炎主要為呼吸道疾病。患者出現發燒、發冷、虛弱、疲倦、咳嗽等症狀;當然,部分人士為無症狀感染者。至於重症患者,則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需要氧氣輸送。

不過,臨床上已發現新冠肺炎的更多症狀。2021年4月,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將喉嚨痛、發燒、發冷與肌肉痠痛加入早期症狀清單。此外,患者通常還會出現腸胃道不適、腹瀉、噁心、嗅覺與味覺大幅下降。在部分年輕族群,則在手指與腳趾出現紅色與紫色病變,還伴隨著痛感。

3.戶外感染風險是否較高

理論上戶外感染風險較低,因為病毒與飛沫會為風所吹散,而陽光可殺死部分細菌;萊斯特大學病理學家湯博士(Julian W. Tang)認為,相較於在密閉環境,開放空間可稀釋病毒量並避免吸入。但切記要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4.為何維持社交距離有助防疫

冠狀病毒主要透過口鼻飛沫傳染;特別是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最遠可達6英呎(約182.88公分)。因此,CDC建議,人與人之間保持6英呎的社交距離。但這不意味著保持6英呎就一定安全。最新研究顯示,打噴嚏時飛沫濺出的距離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因此,即使維持社交距離,仍須配戴口罩,並盡量維持處在大風的戶外。

5.有抗體是否就完全免疫

截至目前,抗體可維持至少數個月。新冠肺炎的感染者,大多會產生對抗感染而生的保護性蛋白,也就是抗體。但令人憂心的是,部分患者出現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在這些患者身上,出現較長的感染過程,且數週、甚至數個月後才開始出現傷害。

換言之,抗體在體內能存活2至3個月。哈佛大學米納博士指出,這可能是急性感染消退後的正常現象。但二度感染事可能的,即在首次感染的短時間內再度感染。不過,此時出現比首次感染更嚴重症狀的機率,則非常低。

6.無症狀感染是否可能

證據顯示的確如此。根據2020年4月刊載於《自然醫學》上的文獻,在冠狀病毒症狀發作的前兩天,擁有最高的傳染性,且約44%的新確診案例是被無症狀感染者所傳染。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指出,無症狀感染者非常罕見;不過,近日這種說法已被拋棄。

7.血型是否影響新冠病毒

根據歐洲科學家的研究,遺傳與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之間有很強的統計關聯性。研究指出,A型患者在感染時需要氧氣與呼吸器的可能性增加50%。

8.搭乘航空班機時如何自保

如果無法避免飛行,應勤洗手、避免觸摸臉部,可能的話選擇靠窗的位置。研究顯示流感季節中,飛機上最安全的位置是靠窗位。因為靠窗者與潛在的病患接觸的機率較低。

此外,還可以消毒接觸的環境。在清潔雙手後,用消毒紙巾清潔頭枕處、扶手、安全帶扣、遙控器、螢幕、座椅靠背與托盤處。不過,如果是軟墊座椅,使用濕抹布不但會讓座椅變濕,還會傳播而非殺菌。

文章來源:The Covid-19 Pandemic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新冠11天攻陷全台 彰化破百例

今日新增281本土病例及261例校正回歸,加總起來為542例。確診個案遍布全台,雙北仍是疫情重災區,中部則以彰化縣最嚴重,確診人數已破百,另外,一直維持零確診的台東縣,也增加2例確診,目前只剩外島的澎湖、金門及連江縣仍是淨土。

指揮公布今公布281例的本土病例,其中新北市以154人佔最多,其次依序為台北市49例、桃園市16例、台南市、基隆市及彰化縣各10例、台中市9例、屏東縣及新竹市各4例、宜蘭縣及高雄市各3例,南投縣及苗栗縣各2例,最後是新竹縣、雲林縣及花蓮縣各1例。

中部地區彰化縣最嚴峻,今再增10例確診個案後,累計106染疫,突破百人大關;台中市今也增加10人確診,共50人染疫,警示燈號將從原本的亮橘色,轉為紅色警戒。另外,台東縣今零確診破功,增加2名確診個案,警示燈號將從原本的安全白色,轉為淡橘色,11天內全台淪陷,確診人數飆破4千,目前僅剩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零確診。

(中時新聞網 楊雅婷)

註:工商時報提醒您: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林瑋豐反串大陸網軍 陳文茜批:沒營養 但它教我們兩件事

綠委王定宇昨在臉書稱,大陸對台灣發動認知作戰,立即被PTT網友抓包,指出事實是親綠網路寫手林瑋豐反串、誘導稱PTT接棒大陸認知戰,其妻更是民進黨網路中心副主任楊敏,林隨即致歉並強調其行為妻子無關。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表示,「這個事件很沒有營養,但它教我們兩件事」。

對於林瑋豐引發的風波,陳文茜今(2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網軍盛行,這是政黨及特定政治領袖有組織的資訊和個人自由平等的不對稱,它完全違反民主精神。它操作輿論(帶風向),讓多數人喪失思考能力,讓多數性格本來懦弱趨從的人性被操控,霸凌不同意見者。這樣的現象,非常接近網路法西斯。

陳文茜直言,近十年,台灣的輿論,皆由此形塑成千奇百怪的現象。擅長者,為各「偉大」政治人物重用,包括競選總統者,政治人物再處高位,也毫無慚愧心。加上台灣各傳統媒體抄襲網路的惡習,某些傳統媒體也加入杜撰的行列,台灣的言論,早已不是自不自由的問題:而是既不真實,也不深刻,譁眾取寵。甚至已經集體釀成台灣駐日本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自殺身亡的不幸事件後,也不見媒體反省檢討改變。

現在疫情當前,陳文茜稱,許多重要的事情百廢待舉,包括應該加採購國際疫苗,訓練衛生所、藥房、一般診所及軍方如何超前部署未來疫苗抵達時負責運送、施打,讓醫院醫療人員專事治療,其他人加入篩檢工作、施打疫苗工作,並學習其他國家去年已有的經驗,不要什麼事都丟給醫院,這必然造成醫療體系崩潰。

陳文茜指出,昨天自己看到什麼「認知」新聞,習慣性的不閱讀,不浪費自己的眼睛和時間。因此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沒有想到它是一個號稱大陸網軍入侵疾管家的新聞,由某政治人物提出:「中國偽造疾管家對話,交棒給PTT、臉書等社群平台發動攻擊,並說最重可罰一億元」。結果昨晚案情出現大逆轉,PTT揪出此事完全是綠營寫手林瑋豐自導自演,大批網友湧入某政治人物臉書,要求處理林瑋豐,並說「可以處理這位中共同路人嗎?」

其次,陳文茜強調,「權力是一時的,空的,疫情毒株是真的,實的」,它不會跟著網軍風向走,也不會因為被網軍霸凌,造假新聞而消失,就算罵大陸千百萬遍,台灣還是得面臨疫苗短缺,醫護人員快癱瘓,其他疾病患者無法被有效醫治,很多家庭經濟收入失去來源陷入困境的「真實」,她呼籲政府,此時請以蒼生為念。

(中時新聞網 陳弘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