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居家學習拚防疫 健康管理要注意

  • 工商時報 黃志方
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提供   
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提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疫情嚴峻,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自5/19-6/14停止到校上課,改為在家學習,這波停課不停學的居家防疫,也成為當前家長與學生最大的挑戰。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提醒,學生在家線上學習,仍應注意身心平衡,必須安排適量運動時間,留意作息正常,切勿沈迷3C而導致生活失序。

擔任兒科學教授,具30年臨床經驗,本身也是遺傳諮詢中心主任的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指出,兒童生長發育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以外,後天的環境養成也至關重要。父母遺傳決定了孩子身高的50%,後天因素則包括運動、睡眠、飲食喜好甚至疾病,都會影響生長發育。除了身高之外,家長也應該留意孩子的青春期時間點,因為性早熟也會導致骨骼生長板提早閉合,錯失長高的機會。

蘇本華理事長表示,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兒童健康生長的關鍵,比如說學童宜在晚上10點前睡覺,養成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的習慣(或每天跳繩500下),飲食方面要注意定時定量與營養均衡,並且要多補充鈣質,不要喝含糖飲料,因為肥胖也會造成性早熟,對生長發育與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

在過去,學童與家長各自有學習與辦公的時間表,在按照醫師規劃架構下調整作息的個案都得到不錯的改善。但是,防疫期間居家學習,整天待在家裡沒有明確的上下課界線,如果不限制飲食內容、不刻意安排運動,整天在網路上忘時忘我也忘了規律作息,蘇本華理事長憂心,調理中的生長發育也會因失序的生活而失控。

為了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蘇本華理事長針對停課期間有以下幾點建議:一、建立場景:適當地區分上課與休閒的環境;二、定時作息:明訂起床就寢時間讓生活規律;三、定時飲食:營養均衡優先,注意蛋白質攝取,零食點心控制適量。四、持續運動:運用器材或居家徒手鍛鍊,讓身體保有適度的動能。

影響兒童健康生長的因素非常多,除了醫護與各領域專家之外,民眾自己也要做好生活管理。全民防疫人人有責,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也會持續傳達正確的保健觀念,共同為兒童建立身心健全的環境。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