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疫苗… 柯文哲砲打中央、怒轟AIT
為疫苗,台北長柯文哲26日砲火猛烈,既砲打中央「不要講一個空泛數字」,又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台灣確診人數相比全世界仍算低」的談話,怒轟:「萊豬也吃了、軍火也買了,所以呢,才死11人,不算多?」
疫情狂燒,疫苗卻嚴重不足,台北市26日新增87例+校正回歸221例,柯文哲怒嗆中央,「明白講,疫苗已經拖太久了,甚至中央希望用國產疫苗,不是說台灣不行,但若要將命運賭在這上面,要想一想。」
柯文哲還說,2020年中央大官講過很多遍,疫苗幾月會來。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他狠指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說疫苗什麼時候來?現在都幾月了?」
對總統蔡英文,柯文哲也不假辭色:「剛剛總統也說要買3千萬劑,重點是,什麼時要來,從現在的死亡人數很清楚,6個變11個,預期還會增加」,怒問:「疫苗到底什麼時候來,不要講一個空泛數字。」
柯文哲直言,打疫苗,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他作為醫學專家,以眼前的情勢拖到9月,若未來三個月都維持三級警戒局面,才能控制疫情,若解封那不得了,感染數字一定會爆發「一路死下去」。
柯文哲指出,現在醫院能量全都在處理新冠肺炎,幾乎其他疾病治療都停下來了,這是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
在台灣需求疫苗孔急中,各界關切台灣能否取得美國擬對海外釋出的疫苗,酈英傑一句「台灣確診人數相比全世界仍算低」,柯文哲一開始雖說不願批評他國大使,但沈默幾秒後即怒轟:「萊豬也吃了、軍火也買了,所以呢,意思是,你們(指台灣)才死11人,不算多?」
柯文哲直言,以台灣狀況,還是要自己去解決,他知道台灣在國際處境很困難,美國也有自己優先順序,就算有疫苗,也一定是自己國家的人先打,台灣不在優先順序上面。
柯文哲呼籲中央,在疫苗政策上要想清楚,台北市政府若被逼到沒有辦法,聽不到明確答案,當然還是要自謀生路。
(工商時報 譚淑珍)
每天確診數不是最後數字 醫揭可怕危機
國內疫情如遍地烽火,不僅確診人數未下降,且9天就新增34人死亡。台北巿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死亡人數愈來愈多,醫療能量又被燒到極限,再加上每天確診的數字不一定是最後的數字,「不是在唱衰,這次真的慘了」。
蘇一峰昨(2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現在每天確診人數不一定是最後的數字,經過校正回歸後,還會持續增加,但雙北醫療已經燒到極限,待檢驗體不斷堆積,採檢的民眾第一時間沒有報告,也不知道有沒有在家好好隔離等待,再加上死亡人數也越來多,院內病床嚴重不足,需要北病南送,「不是唱衰,這次真的慘了,同島一命,需要大家團結抗疫」。
新冠肺炎12天本土逾4千多人確診,昨日增11死,創下單日死亡人數新高,短短9天奪走34條人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死亡大多都是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有慢性病史,再加上英國變種病毒株的傳播力較強,高年齡族群因此成了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
疫情發展至今,網友也分享自己的想法,「疫苗不進來真的沒救」、「領導當局還在傲慢中,認為已經控制住,底層醫療人員崩潰了,野蠻的政府」、「草菅人命,可惡」、「感謝蘇醫師,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你們第一線人員的壓力不是我們其他人可以想像,辛苦了」。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中時新聞網 楊雅婷)
政治放兩旁 防疫擺中間
「華府不急著向台灣輸送疫苗!」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一席話驚呆了台灣民眾,暗示拜登政府向外釋出2千萬劑疫苗,短期內台灣恐拿不到。雖然衛福部長陳時中立即澄清,這只是酈英傑個人觀點,與美方疫苗分配沒有直接關係,但仍不難看出,這恐怕代表美方某一派心聲。
除了美方冷處理台灣疫苗迫切需求,另一頭國台辦頻頻喊話,拋出願意提供陸製疫苗,接著升級為「選什麼廠牌都可以」,善意一波波,倒是蔡政府先派出陸委會回應「大陸不必假好心」,隨後陳時中又回嗆說「大陸施打的我們不敢用」,蔡政府對大陸連日來喊話也予以冷回應。
但看看塞滿確診病患,醫療量能崩壞在即的醫院,就會令國人覺得,蔡政府是用政治在處理疫情,而非以防疫為優先,死神抓人,哪裡還會分黨派顏色呢?
尤其令人怵目驚心的是,台灣高齡確診死亡人數逐步走升,疫苗接種人數不到32萬人,目前手上有的41萬劑AZ疫苗全拿去打,也達不到四至六成人口覆蓋率。放眼其他外購的疫苗在哪裡,還不知道,飄在雲朵上的疫苗,哪裡比得上手裡拿到的實在呢?
《彭博》近日公布最新全球「防疫韌性排名」(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台灣從上個月第五名降至15名,摔出十名外,疫苗接種率不到1%就是主因之一。
然而蔡英文昨天重申「疫苗該買原廠」一番話猶如提油救火,台灣疫苗大缺情況下,蔡政府仍堅持跳過大中華代理商,對岸BNT疫苗代理商手上有「現貨」不買,頻頻以「不要放話、趕快來申請、沒收到公文」等政治放話,或被動託辭回應大眾。
蔡政府難道不該為了人民性命,放下姿態,以理性折衝,把政治放兩旁,防疫擺中間,只要能「快速到貨」的管道該用就用?
對人民來說,能拿到手的、能救命的就是好疫苗,疫苗施打不及,衝擊的不僅是脆弱經濟與國際模範生的防疫形象,還有2022年開打的六都百里侯之戰。
(工商時報 郭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