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頭,金融業問題滿天飛。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坦言,銀行分行不關門、理專仍被要求出去跑業務,為工會陳情接得特別多的案例,保險部分,保險工會收到的陳情案件,則多與「親簽」問題有關。
保險局日前提出以「錄影」來取親簽的方式,希望可以解決非常時期的問題,但往往客戶因此需跑去影印數十頁的保單文件,對保戶和業務員而言,都造成困擾。
此外,防疫或疫苗險現均未開放網路投保,也是保戶抱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
不少保險業務員質疑,疫情嚴重,還必須到處去找客戶簽名,有業務員直接致電全金聯投訴,應把沒有迫切需要的保單延後完成簽署程序,不要讓業務員因為「親簽」問題,曝露在更高的染疫風險中。
一位業界高層也指出,總結這次的經驗,開放保單數位化的進程有必要加快,目前絕大多數保單,金管會仍要求有業務員辦理才行,要提防疫情大爆發,避免保戶及業務員對保單的接觸、簽署,成為防疫的破口。
目前台灣的網路保險業務開放,壽險明顯不及產險公司,只有旅平險、一年期定期壽險、利變年金儲蓄險等可在網路上投保,其他的全部都要業務員親力親為。金融圈人士表示,金融業務用網路、數位進行越來越多,例如存匯用網銀交易、證券可線上下單,但保險相形之下偏少。
業者具體建議,同類型商品的開放應該先處理,例如民眾可以在線上買共同基金,卻不能上網買投資型保單:「為何這些基金產品,可開放在投信公司的網站買、在好享退的網站上買,不用擔心有糾紛,到了保險這裡,就得由業務員來『親晤親簽』?」
況且這些必須要由業務員完成投保程序的保單,因此手續費率跳到3%左右,對保戶而言反而「變貴」,推動保險數位化時,應將這類的因素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