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陸上月工業企業利潤增57%

  • 工商時報 黃欣
陸上月工業企業利潤增57%,逾7,686億人民幣,維持平穩增長;大宗商品飆漲,恐擠壓中下游企業利潤。圖/新華社
陸上月工業企業利潤增57%,逾7,686億人民幣,維持平穩增長;大宗商品飆漲,恐擠壓中下游企業利潤。圖/新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大陸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為人民幣(下同)7,686.3億元,年增率達57%。儘管增幅較上月份有所收窄,但整體利潤仍保持平穩增長。分析指出,雖有市場需求逐步改善的利多因素,惟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揚,進一步擠壓到中下游企業的利潤,「上游熱、下游冷」的現象不容忽視。

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25,943.5億元,年增1.06倍,若和2019年1~4月相比仍增長49.6%,兩年平均增長22.3%。

數據顯示,2021年前四個月,有色金屬及黑色金屬冶煉等企業的利潤增長都在4倍以上,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的利潤也增長2倍,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業則由上年同期的虧損轉為盈利。

另外,4月份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年增率較3月下跌1.1個百分點,為2021年以來首次回落。4月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3%,也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

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分析,總體而言,1~4月工業企業效益仍保持平穩恢復態勢,但因疫情與國際環境複雜,工業經濟仍未達到全面恢復,尤其部分消費品行業獲利水準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朱虹指出,尤需關注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加大中下游行業生產經營壓力。

路透報導,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勢必在短期內擠壓下游企業利潤,特別是部分企業因需要完成手上訂單無法及時提價,必須概括承受所有的成本壓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近幾月工業利潤保持強勁增長,主要來自全球需求復甦、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以及低基期效應所致。但他也警告,大宗商品價格與匯率波動加劇,將影響大陸外貿與經濟復甦。

周茂華認為,接下來大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仍有望保持擴張,但擴張幅度逐步放緩。面對全球經濟延續復甦態勢,料短期商品價格維持高位,將對部分中下游企業盈利構成一定拖累。建議政策面保持穩健動力的同時,必要時靈活適度微調,促進大宗商品進口多元化,削弱採購需求壓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