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延燒,菜市場人擠人增加風險,足不出戶待在家自「煮」防疫成為全民運動,無法常跑市場及超市,外送蔬菜亦很方便!但民眾希望可以買到新鮮且能久放的蔬果,也是一大問題。如何在減少外出之下,將一週的食材採買齊全,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提供一套採購及儲存的撇步。
除了泡麵、乾糧外,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施瑞雯指出,民眾可採買較耐存放的食材,例如:地瓜、帶殼玉米、盒裝豆腐、冷凍肉品、冷凍海鮮、奶粉、菇類、根莖類、蒜頭、老薑,部分食材可常溫存放,亦能省去冰箱存放空間。施瑞雯表示,新鮮肉品於冷藏約可存放兩日,建議冷藏僅存放兩日需求量,其餘肉品裁切適合的重量及形狀後分裝放入冷凍,避免反覆解凍影響品質;海鮮、禽肉、畜肉各類肉品預處理時,建議刀、砧板應再次清潔與擦拭,避免肉品交叉汙染,影響肉品存放時間。蔬菜存在天然酵素,而這些酵素在冷凍或冷藏的過程中仍然會持續作用,導致營養流失與色澤質地的改變.不過,可透過「殺菁」達到保存效果,殺菁是指蔬菜用熱水汆燙方式破壞酵素活性,放入熱水後汆燙瀝乾,再冷藏或冷凍,讓保鮮更持久;適合殺菁的食材像是花椰菜、四季豆、玉米筍等,較不會收縮的蔬菜。
葉菜類是所有食材中最難保存的,施瑞雯建議,優先去除爛葉與汙泥後,再用廚房紙巾包裹,紙巾吸附多餘水分能延緩葉菜腐爛之速度。另外,可常溫擺放的洋蔥、薑蒜及水果等,使用蔬果網袋,透過懸吊的方式節省空間,網眼可使空氣流通保持乾燥,延長保存期限。而海鮮肉類可用保鮮盒或夾鏈袋盛裝,除了可延長保鮮亦能避免各類食物交叉汙染,在包裝寫上日期與品名,好辨認且能確保先進先出的保存方式。 疫情關鍵的時刻,民眾可透過外送蔬菜,若需要外出購菜,一次買足,減少外出,買好就走,避免逗留降低染疫風險,在家齊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