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陸馬拉松賽事井噴 誰在悶聲發財

人民幣示意圖。圖/美聯社
人民幣示意圖。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近年大陸馬拉松、越野賽跑運動飛速發展。中國田徑協會資料顯示,大陸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從2014年的51場增長到2019年的1,828場,5年數量增長超過30倍。龐大市場商機引得各方人馬投入,許多人悶聲發大財。

綜合陸媒報導,與歐美國家成熟的產業鏈相比,大陸馬拉松產業鏈呈現出「政府牽頭、官方主辦、各單位協辦、企業贊助」四大特點,其收入主要集中在政府補助、報名費、贊助商贊助,以及周邊衍生品收入四大領域。

其中,贊助收入是大陸馬拉松賽事收入的主要部分,從以往A1、A2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收入資料來看,贊助收入與賽事成本的比例約在50%~60%。換句話說,舉辦賽事成本的一半都來自贊助費用,而周邊衍生品的收入僅占一小部分。

在收入管道單一之下,除了獎勵給參賽者的獎金之外,其他的錢都給了賽事經營和媒體推廣,而一般賽事經營商的服務就包含媒體推廣,意即跑步賽事的錢大都讓打包服務的賽事經營商賺走。

同時,有越來越多的賽事企業獲得資本青睞,IT桔子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共128家體育賽事經營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為人民幣(下同)65億元。

另一方面,馬拉松已成為最受大陸贊助商歡迎的體育項目,各類贊助商分佈在50多個行業,除了相關的運動品牌及體育用品之外,很多行業如房地產、銀行、汽車、能源、傢俱、家電、珠寶等也參與到馬拉松賽事的贊助中。

譬如,目前跑馬參賽者常用的智慧手環、智慧手錶、運動追蹤器及心率帶等均含有莫大商機。易觀智庫資料顯示,智慧手環應用最廣,53.5%的馬拉松跑者擁有智慧手環,其次是智慧手錶和智慧耳機,馬拉松人群中穿戴的比重也分別達到37.0%和28.9%。

而且,馬拉松參賽者到異地跑馬時的消費還會涉及到住宿、交通等。不少地方在賽事舉行期間,飯店的價格也會有所調漲。跑馬愛好者也會順便到當地旅行,由此拉動當地旅遊、住宿等產業發展,帶來機票、高鐵、飯店等訂單數的攀升。

資料顯示,大陸大型城市馬拉松旅行參賽者的人均旅遊消費在3千元至4千元,不少跑者都會選擇在比賽的舉辦地安排旅遊行程。

相關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