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習近平:衝刺AI、量子科技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新華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新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在中美科技角力背景下,大陸正凝聚科研資源,準備突破當前所面臨的高階晶片等科技難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喊話稱,要堅定去突破晶片、原材料、醫療與疫苗等急迫且具有長期需求的技術,同時劍指「十四五」(2021~2025)時期要發展的量子科技、人工智慧(AI)等前沿領域。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2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也出席這個匯聚大陸最頂尖科研人才的場合,並表達要攻堅「卡脖子」科技的決心。

習近平表示,石油天然氣、高階晶片、工業軟體、醫療器械與疫苗等核心技術是大陸最緊急、最急迫、具長遠需求的領域,要鎖定此方向攻關,並且再次提到「十四五」規劃中聚焦的量子科技、AI等七大前沿領域。

在具體做法上,習近平強調,人才是突破技術難關的重點要素,要給科研人員更大的權限與資源,專心發展技術,鼓勵科研人員勇於嘗試新技術、新理論來突破當前的技術難關。在制度上,將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模式,讓有心挑戰的科研人員不會受到資歷與門檻的阻撓。

同時,要做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加快建構龍頭企業牽線、大專院校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提高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成效。

此外,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29日在為兩院院士作報告時也表示,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建設綠色低碳社會也將引發深刻變革,科技創新對大陸來說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次的喊話透露出大陸科技發展的短中長期藍圖,「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發展的量子科技、AI、腦科學等七大領域,屬於大陸中長期科技發展重點,被習近平喊「急迫」的高階晶片等領域則是短期內投入更多資源的項目。

譬如,在晶片等短期聚焦項目上,日前北京清華大學在習近平考察後,立即成立集成電路學院,希望以此補充大陸半導體領域的人才需求。同時,大陸教育部近日也同意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四家知名學校入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而此前包括北大、清華、廈大等四所名校已經在此平台中,等於是加大一流人才與產業界的銜接。

此外,大陸政府也加大財政資源支持相關技術業者,此前曾經推出新規,加大力度補助半導體與軟體業者,這也符合當前突破急迫需求技術的方針,而企業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料也成為大陸最關切的數據之一。

美6/8審創新法案 與中爭科技贏家

為了捍衛科技霸權地位,美國拜登政府試圖祭出龐大金額來發展半導體等科技技術,美國參院預計將在6月8日審議「2021創新與競爭法案」,試圖通過2,500億美元來推升半導體、能源、航太航天等技術。

路透29日報導,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在美東時間28日表示,美國參議院將在6月8日審議「2021創新與競爭法案」,該法案旨在提高美國與中國科技競爭的實力。

這項涉及2,500億美元的法案在27日因共和黨參議員阻撓,而被推延,但對中國強硬,無疑已是當前美國兩黨共識,法案相當有希望通過。該法案擬授權1,900億美元用於全面增強美國的科技技術,包括撥款810億美元改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169億美元支持能源部加強研發,以及支持關鍵科技方面的能源相關供應鏈,以及撥款100億美元支援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人類登陸系統計劃,另有540億美元專門加強半導體、電信設備等重點領域。

報導指出,拜登上台後除了延續川普時期抵制中國的措施外,還加大財政力度來加強美國本身科技實力。除了半導體、電信設備外,拜登5月中旬也針對產業熱點電動汽車喊話稱,目前在電動車領域中國排名第一、美國僅排名第八,呼籲要加大在電動車、電池、汽車工業的投入,扭轉當前中國占上風的現況。

另外,拜登剛上任就下令,盤點半導體、電池、稀土及醫藥等產業有無過於依賴中國的情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時則列出8大優先事項,其中包括保持美國高科技領導地位及應對中國挑戰。

另一方面,當前為了突破技術限制,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要求人才、企業要成為創新的能量。如今美國新法案也強調創新(Innovation)一詞,兩大經濟體在創新科技競爭的走向值得關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