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大陸|深圳的摩天大樓們

地王大廈是當年深圳的地標性建築。圖/新華社
地王大廈是當年深圳的地標性建築。圖/新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深圳標誌性建築、騰訊起源地賽格大廈驚天動地一搖後,

民眾回憶起經濟特區的摩天大樓們,

拔地而起的故事。

36氪報導,「海歸派的首選是上海,大學生心目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變成了北京,在深圳起家的兩間具代表性機構平安集團和招商銀行也紛紛往上海移動…深圳的金融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無疑被釜底抽薪」,這些現象不禁讓人想問,深圳還能有未來嗎?縱覽風雲的地王大廈和賽格廣場還能風光依舊嗎?

地王大廈和賽格廣場都是當時深圳的地標性建築,分別建成於1996年和1999年,是最能體現「深圳速度」和代表深圳優勢產業的城市符號。

當年第一高 地王大廈

地王大廈是當時全大陸最高建築,也是「亞洲第一樓」,高384米,因拍賣價格創下當時的地價之王而得名。地王大廈建造時平均兩天半升起一層,刷新當年國貿大廈創下三天一層的「深圳速度」,終於趕在香港回歸前幾個月開業,位於大廈頂層的觀光項目起名「深港之窗」,站在這裡可遠眺香港市容。

地王大廈的開發商之一是一家香港公司,名字叫熊谷組。其創始人于鏡波出生於東北,1949年南下香港創業,與日本熊谷組公司合作設立香港機構,從事地產項目開發,後來進軍深圳,參與地王大廈開發。

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賽格大廈,與地王大廈同為1990年代建成,位於福田區華強北,高355米。其背靠的華強北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是1980年代深圳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起步之地。

賽格大廈的開發商是賽格集團,是深圳重點扶持的四家集團之一,前身為深圳電子集團。賽格坐擁華強北半壁江山,也想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門面大廈,於是有了賽格大廈。

據一篇碩士論文「深圳賽格廣場建設項目評析」估算,當時深圳乃至全大陸的超高層建築中,只有賽格廣場在建成後一年多的時間內將投資全部回收,實現了低風險和高收益的雙贏。作為當時「第一高」的地王大廈建成五年仍然空置大半,可見最高未必就是最好。

騰訊起家厝 賽格科技園

1998年,馬化騰將騰訊的第一個辦公室選在賽格科技園,騰訊的幾位創始人在這裡揮灑了六年汗水。這間辦公室已被騰訊買下,至今保留著「騰訊舊址」,成為網紅打卡景點。

2004年,嶄露頭角的騰訊搬出賽格科技園,遷入南山區的飛亞達大廈。這幾乎成為深圳產業和區位中心更替的隱喻:「華強北錯過了騰訊,也錯過了新興的互聯網產業,錯過了一個時代,它的沒落幾乎是必然。而代替華強北成為深圳新星的,是南山區以騰訊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們」。

最近,沉寂已久的賽格大廈因為莫名晃動重新成為各界焦點,人們發現這裡已經成為虛擬貨幣挖礦者的大本營,以致於網友戲謔地將大樓的晃動歸咎於「幣圈動盪」。

以441米高度終結地王大廈長達15年「第一高樓」的京基100大廈,建成不久後,開發商京基集團接連傳出負面新聞,深圳第一高樓寶座也在四年後再次易主,光芒曇花一現。

至於竣工於2014年的平安金融中心大廈,位在福田區,與京基100大廈所在的羅湖區大有對壘之勢。但平安金融中心眼中的真正對手似乎並不是這座深圳的「鄰居」,它對標的是遠在上海的上海中心,兩者幾乎在同時期開工,誰將創造新的紀錄又是一場較量。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