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船運市場調高運費動作不斷,國內屬於保守派的法人,31日也上調陽明、長榮的獲利財測,估陽明今年EPS 28.39元、目標價140元;估長榮EPS 28.92元、目標價130元,長榮目標價較低的理由是該公司股本大,目前股價也低於陽明。
至於萬海,報告還沒出來,但估計EPS也與陽明、長榮相當。
5月21日國內就有法人調高三家公司財測,最樂觀的法人估陽明全年EPS達33.07元、目標價158元;長榮EPS 29.71元、目標價167元;萬海EPS估30.47元、目標價171元。這次提出研究報告的法人,相較看法保守許多,先前4月22日給的長榮目標價是75.9元,5月4日給陽明的目標價是87元,31日則大幅拉升陽明、長榮目標價。
這家法人指出,缺櫃及港口擁堵問題短期內尚未看到緩解,而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雖已通航,然其所衍生出的班輪延誤導致市場可用運力受限,馬士基即評估此事件將使市場運力減少20%;由於蘇伊士運河為歐洲線及部分美東航線的通行要道,運力受限加上運輸需求旺季等因素推升下,預期將支撐第二季運價走勢呈現上漲。
此外,近期再度傳出美國及大陸政府可能對於高漲的運價進行調查,由於貨櫃運價為全球貿易市場供需動態調整下的結果,目前航商並非透過船舶供給來影響運價走勢,在塞港、缺櫃、需求增加等因素未見緩解之下,倘若中美官方再度出手調查,則後續航商可能透過徵收附加費的方式替代基本運費的調漲做為因應。
法人認為,2021年隨市場集中度顯著提升,未來為了搶占新船市占率而重啟價格戰的機率不高,產業秩序持續朝正向發展。基於貨櫃海運產業供需結構及秩序皆有好轉,預估陽明與長榮獲利都有望創歷史新高。

攬貨業:美東運價恐倍數飆增
貨櫃船運市場龍頭丹麥馬士基指出,今年美國線旺季提前,美國西岸港口壅塞問題惡化,塞在港口的船隻估計會讓6月的運力減少16%,而同時大陸第二大貨櫃港深圳鹽田正陷入嚴重壅塞,美國新創攬貨公司Flexport副總裁兼全球海運主管Anders Schulze預言,美國東岸每大箱(40呎櫃)運價會漲到2.3萬美元,也是就是目前的倍數價。
但對於Flexport副總裁的預言,國內上市櫃攬貨業台驊投控與捷迅公司高階都不認同,認為或許有個案會出現超高運價,但市場平均運價不可能到那麼高,海運主管機關也不容許;中菲行高階則表示,一年前誰也沒有想到美東線運價會破萬,整整漲了四倍多。
馬士基指出,今年美國線旺季會提早開始,因為零售商正在為強勁的返校季預做準備,返校季可能會與暑假旺季相疊一起,給原已緊張的航運網絡帶來更大壓力,並且有可能會造成供應鏈中斷。
船公司為了疏解洛杉磯與長堤港壅塞問題,將部分船隻改靠奧克蘭,但因勞動力短缺致船隻要候港三周,洛杉磯與長堤要一到二周,而在美國東岸,今年3月美國航班準班率僅有12%,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記錄之一。
在美國延誤二到三周,亞洲港口就會出現前後三班船同時到港的窘境,馬士基估6月美西線會因而損失16%運力,市場擔心貨櫃運費再迎來一波暴漲。
此外,深圳鹽田港因為大量塞在港口等候裝船的貨櫃,加上港區內傳出疫情,進行所有碼頭工人篩檢,5月下旬兩度停止出口重櫃進入港區,5/31日起至本月6日,進入港區重櫃都需要事先申報,蛇口、赤灣也限制船到5天前重櫃才能進入港區。
Flexport副總裁Schulze對市場運價暴漲做出大膽預測。
而同業指出,該公司是一家線上訂艙的攬貨公司,軟銀與順豐等大企業都有入股,在台灣名稱是飛協博。
本月1日美國線船公司多數以旺季附加費(簡稱PSS)名義漲價,每大箱運價約漲600美元,對於市場傳出的陽明與長榮海運7月1日美國線報價,三家上市櫃攬貨公司都指出,陽明與長榮都是提出西岸每大箱基本運價每箱漲900美元,東岸每大箱漲1,000美元。
萬海 再向韓訂造4艘貨櫃船
萬海航運為提高營運績效及服務水準,向韓國三星重工業訂造4艘13,100箱(20呎櫃)全貨櫃輪,於31日完成合約簽署,將於2023年第二季至2024年上半年陸續交船。萬海3月下旬開始分三批簽下13艘1.3萬箱級貨櫃船訂造合約,為未來長程線擴充運力做好準備。
萬海3月25日向韓國現代造船廠訂造5艘該型船,5月13日又宣布購買三星重工4艘1.31萬箱貨櫃船,總金額為4.456億美元,這批船加碼298萬美元,買下希臘船東Capital Maritime & Trading在三星的訂單,船隻可以較目前下訂船隻提前半年多,自2022年第四季開始交船。
這次向三星訂造的4艘1.31萬箱貨櫃船,根據該公司先前董事會通過的採購預算是5億美元以內,也就是每艘造價在1.25億美元以內。
萬海目前營運船隊中有83艘自有船舶、62艘外租船。此次訂造新船,主要目的為調整船隊與市場發展,使萬海營運競爭力向上提升,並提供客戶更快捷便利的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