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4月製造業不淡 再亮黃紅燈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經濟研究院發布4月製造業景氣燈號,隨疫苗覆蓋率擴增,全球經濟活動漸步入正軌,帶動生產、投資與消費復甦,顯現淡季不淡,雖然因原物料價格上揚的影響,製造業景氣信號值小幅減少0.05分至17.2分,仍亮出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並且是今年來第三個黃紅燈。

台經院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穩健回升,支撐台灣製造業表現續亮眼,但5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全台升高至三級警戒狀態,廠商紛紛採行分流、分區上班等防疫措施,目前看來尚未影響製造業生產及出貨;接下來疫情能否獲控,仍需持續關注,廠商則是超前部署可能的危機處理措施,透過調整相關供應鏈及產銷步調等,將有助減緩衝擊程度。

台經院表示,由於國際間製造生產活動擴張,需求端搶補庫存,激勵各類產品價格走揚,無論科技或傳產商品在出口、外銷訂單及生產等經濟數據皆持續成長,拉抬經營環境面及售價等指標表現。但近期部分原物料因缺船、缺櫃,造成躉售物價指數、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分創2008年8月及2010年5月以來新高,影響原物料投入面及成本面表現,使得4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小幅下滑,但燈號續為黃紅燈。

4月景氣信號各主要組成項目分數,有二項增加、三項減少,其中以需求面及原物料投入面等指標均減少0.36分最多,成本面指標減少0.20分,經營環境面及售價面指標分別增加0.52分及0.35分。

再看不同產業燈號消長,呈現衰退的藍燈比重由3月的1.38%減至4月0.54%、低迷的黃藍燈由2.97%增至4.34%、持平的綠燈由16.55%增至16.66%、揚升的黃紅燈由53.81%減少至45.74%、繁榮的紅燈由25.29%增加至32.71%。

根據製造業景氣燈號的類別產業分析來看,具指標意義的電子零組件業,4月轉代表繁榮的紅燈。台經院指出,受惠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應用晶片、宅經濟等需求殷切,在產能緊缺、客戶端追補庫存,推升經營環境面、售價面、原物料投入面指標,激勵產業出口值、外銷訂單及生產指數已經出現超過連15紅,景氣燈號由3月代表揚升的黃紅燈,4月轉為繁榮的紅燈。

工業、服務業員工薪資 緩升

勞動部每年辦理「職類別薪資調查」,最新調查發現,2020年7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2萬元,而初任人員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9萬元,年增1.7%。

勞動部調查對象為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事業單位,受僱員工不包括參加作業而不支領薪資之雇主、自營作業者及無酬家屬工作者;本次調查於2020年8月間辦理,回收有效樣本計1萬17家。

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部分,勞動部指出,去年7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2萬元,各大職類中以主管及監督人員7.6萬元最高,專業人員5.8萬元次之,分別年增0.4%及1%;另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也增加2.6%。

從行業別來看,工業部門受僱員工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元,其中製造業觀察,平均經常性薪資為3.9萬元,主管及監督人員、專業人員各為7.7萬元、6萬元,分別年增0.5%、1.1%,相對於總平均之倍數各為1.9倍及1.5倍,均為較高水準。

服務業部門受僱員工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4萬元,主管及監督人員、專業人員分別為7.6萬元、5.7萬元,各大業之各職類薪資高低分布多與技術層次相關,但教育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之專業人員因為部分工時勞工較多,平均經常性薪資分別為2.8萬元、3.8萬元,均低於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初任人員經常性薪資部分,2020年初任人員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9萬元,年增1.7%。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