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6/2盤前掃瞄的重點新聞如下:
A.利多因子:
1.愛立信(Ericsson))總裁暨執行長鮑毅康(Borje Ekholm)1日表示,疫情帶動全球各國加速5G發展,根據6月即將發布的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2021年底,全球5G用戶將超過5億,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也帶動全球5G用戶的平均網路使用量與4G用戶相比,已超過2~3倍。
2.進入台灣指數系列的調整季節,最受市場矚目的台灣50成分股調整,挾著景氣暢旺的貨櫃航運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近期股價大漲,市值已大躍進,預計將同步在6月4日入列台灣50成分股。
3.勞動基金運用局1日公告勞動基金前四月收益2,740億元,收益率6.07%,若加上代衛福部管理的國保基金,合計收益2,973億元。另退撫基金也公布前四月賺505億元,收益率7.77%,合計三大政府基金前四月共賺3,478億元。
4.台達電副總裁暨電動車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唐修平1日在COMPUTEX線上論壇中指出,全球電動車幾乎以每2、3年就增加500萬台出貨量的速度高速成長,台達電從車載充電與驅動馬達兩個方向切入,讓台達電今年在電動車目標市占率已有約3~4%。預估2030年電動車目標市場將達360億美元,台達電市占率以超過10%為目標。
5.國家住都中心1日跟皇翔建設簽約,推動新北市中和區保二總隊基地都市更新案,這項公辦都更案投資總額預估高達84億元,預計2022年開工,2026年完工啟用。皇翔建設也躍居為新北市「公辦都更」案大戶,保二總隊基地是第四筆「公辦都更」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皇翔提供20年結構體保固、二年免管理費,為公辦都更案首見。
6.航運股1日領軍拉尾盤躍居台股盤面主流,股民搶當航海王,包括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及台航、台驊投控等五檔個股亮燈漲停,台驊1日也公布自結4月EPS為2.98元,逼近第一季的3.16元,更爆出逾3.66萬張近期大量,上演驚異大奇航。接下來,航運股的榮景還能持續多久?
對此,台驊董座顏益財提出新十字箴言:「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他認為航運業今年一帆風順,未來一~二年營運有信心!
7.衛長陳時中1日首度鬆口,正在規劃開放民眾自選疫苗廠牌,也考慮允許出資買疫苗企業、民間團體留下部分合理比例自用。另永齡基金會1日正式向衛福部送件,成為首家準備最齊全文件的民間單位,將購買德國BNT疫苗500萬劑,陳時中稱讚資料十分具體,將積極協助。
8.本土疫情升級三級警戒,重擊5月中下旬車市,幸賴進口車神救援,大批新車到港交車紓解先前欠車訂單,「疫」外挺住市場,全月車市規模達3.44萬輛、年增2.6%。賓士5月銷量大增逾34%躍居前三強,特斯拉集中5月大量交車近千輛,福斯進口休旅車Tiguan一口氣交車662輛成5月車市新亮點。
9.歐盟統計局(Eurostat)1日公布,受能源價格大漲影響,歐元區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勁揚2%,增速創下2018年10月以來新高,並超越歐洲央行(ECB)訂立的「接近但略低於2%」目標,顯示通膨壓力攀升。但ECB官員早已表態這僅是短暫現象,因此不太可能改變現行貨幣寬鬆立場。
10.金管會1日宣布,附條件核准台新金控併保德信人壽;同時核准台新金提出的保德信人壽經營團隊,新任董事長是前安定基金總經理蔡康,總經理是現任保德信人壽總經理邢益華。台新金表示,預計2021年7月1日完成交割。
台新金將以出售彰化銀行股票方式,籌措買保德信人壽的一半交割股款,銀行局主秘童政彰表示,依據金控法規定,台新金一旦開始出售彰銀股票,即不再視彰銀為子公司,手中持有的23.4億股彰銀要全數交由銀行保管,未來全數出脫。
11.疫前房市買氣熱,六都5月買賣移轉棟數合計2.48萬棟,月增9.9%、年增43.8%,創下八年來同期新高,反應疫前的強勁買氣及新稅制上路前的換手潮。
12.紓困4.0將正式上路,其中超過370萬筆的勞工補助金發放可被視為首役,據了解,政院1日下午,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召集各部會及公股銀行,指示高達370萬筆、每筆1~3萬元不等的對民眾的紓困補助款,務必在6月4日全數發放出去。
13.法國的歐洲事務副部長波恩(Clement Beaune)31日(周一)表示,歐盟即將啟動規模7,500億歐元(約9,170億美元)的疫情復甦方案,預計本月先發行100億歐元債券,年底前為歐洲經濟注入逾1,000億歐元。
14.美歐製造業持續強勁擴張!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1日發布數據顯示,5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4月的60.7升高到61.2,為美國製造業連12個月呈現擴張。不過當中最受聯準會關注的就業指數則從前一個月的55.1下滑到50.9,反映就業市場復甦依然不如預期。另外攸關通膨的物價支付指數也從上月的89.6的13年高點降至88。
另外市場調查機構IHS Markit在同一天也公布歐元區製造業PMI,顯示歐元區5月製造業活動正以有史來最快速度擴張,這意味如果沒有供應鏈瓶頸導致投入成本大幅攀升,擴張力道還可能更強。
15.大陸標誌性電商購物節「618」活動6月1日正式開跑,創造該節日的電商巨頭京東喜迎開門紅,平台多種不同商品銷售額大增數十倍,指標商品手機引爆「剁手潮」,iPhone在5秒內成交額就突破人民幣(下同)億元,家電飲食等商品的銷售情況,則反映出當地的消費升級。
16.繼深港ETF互通後,陸港資本市場再度深化兩地雙向開放。上交所、港交所ETF互通於1日上路,滬港各有一檔ETF產品在兩地上市交易,分別是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以及南方東英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
17.5G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搭載率拉高,內建主動降噪(ANC)功能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出貨暢旺,加上英特爾及超微推出新筆電處理器,帶動NOR Flash強勁需求。由於兆易創新擴產幅度低於預期,NOR Flash市場第二季下旬供給吃緊,第三季已是嚴重缺貨且價格將續漲10~20%,累計前三季漲幅逾40%,法人看好華邦電(2344)、旺宏(2337)、晶豪科(3006)營運旺到第四季。
B.利空因子:
1.疫情5月中旬大爆發,對內需服務業投下核彈。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表示,疫情爆發直接衝擊內需市場,5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從60.1驟跌10.9至49.2,中斷先前連續11個月的擴張(數值50以上)。
以產業別來看,第一線「中疫」的住宿餐飲NMI從44.8跌至12.5,商業活動和新增訂單更直接歸「零」,再度出現2020年2月疫情初次爆發的夢魘。
2.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月由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68.7回跌至66,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指出,此次問卷收件期在全國升級三級警戒之後,疫情尚未影響生產,製造業仍能維持連續七個月60以上的擴張速度,但中經院長張傳章指出,製造業以出口為重,比疫情更讓人憂心的是缺水、缺電、缺櫃、缺料。
3.全球信評機構看疫情期間的台灣銀行業表現,「好過後段班,趕不上前段班」,尤其銀行機構是協助政府紓困的主要金庫,且要支援企業高額貸款延後還款的信用損失成本,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統計台灣的延期還款占總貸款率約7%,在亞洲四小龍中最高,顯示台灣銀行業的信用品質受疫情影響,正面臨「溫和的惡化」。
4.疫情點火,照亮航運業40年一遇榮景,卻也燒出產業結構性財務問題,台驊控股董座顏益財1日示警,全球運價高漲,沉重的代墊款壓得中小型貨代物流業喘不過氣,2020年已迫使部分規模小、體質不佳的公司面臨倒閉、退出市場!
5.本土疫情升級,對台灣車市的衝擊洪峰6月將至,估6月車市規模估約3.5萬輛、年減15%。
6.5月中旬起市場買氣急凍,預估6月買賣移轉量能衝擊更大,疫情是否能夠穩定控制,是決定下半年房市交易量的關鍵因素。
7.國內疫情嚴峻,勞動部1日公布無薪假統計,目前實施無薪假事業單位445家、人數4,125人,與上周相比增加31家、200人。勞動部官員指出,目前還沒有明顯增加無薪假潮,可能紓困4.0推動,不少企業仍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