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賣超94億 3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75億元
外資等3大法人周三(6/2)合計賣超台股75.26億元。包括外資逢高調節電子股,單日賣超94.46億元;投信法人同樣逢高酌予減碼,賣超3.84億元;自營商則持續站在多方,單日買超23.05億元。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台股盤中震盪逾200點 收小紅守住17100點
美股主要指數小漲或小跌,台股短線漲多,今天早盤漲逾百點,接近中午走跌逾百點,盤中震盪逾200點,收盤小漲2.66點,力守17100點之上,收在17165.04點。
加權指數終場收在17165.04點,小漲2.66點,漲幅0.02%,成交值新台幣5369.76億元,8大類股僅機電類股小跌,其餘各類股都上漲,其中造紙類股漲勢最猛,造紙類股當中,永豐餘收在43元漲停價,正隆、華紙皆大漲逾7%。
權值股台積電收595元,小跌0.5%。鴻海收112元,下跌2.18%。
貨櫃三雄昨天漲停,今天盤中大漲,收盤漲勢收斂,長榮收在110.5元,上漲2.31%。陽明盤中上漲,但收盤小跌,收111元。萬海盤中大漲,但收盤僅小漲0.31% ,收160元。
鋼鐵類股多上漲,中鋼收在39.5元,大漲5.76%。東和鋼收51.9元,大漲6.9%。
德信證券副總經理吳文彬表示,台股自5月17日波段低點15159點起漲,迄今上漲2000點,已補空方缺口,從技術面來看,盤勢已轉為多方,雖然漲多仍會拉回,但指數還是在上升軌道,只要能守住17000點,多頭格局不變。
吳文彬指出,傳產股當中,航運股創高,中鋼及不銹鋼族群也漲,電子股止跌回穩;目前觀察台股3關鍵,包括國際盤強勢能否維持、疫情變化及疫苗施打狀況,以及台股技術面結構,除非疫情出現大幅擴增,否則不必過於擔心。
(中央社)
《盤後解析》電子示弱 金傳撐住17100點
美股周二幾乎收平盤。台股在台積電(2330)開高達600元帶動,台股早盤突破17200點,再創5月11日以來新高;盤中電子股股價多下壓,台股震盪達218點,台積電收跌3元為595元,金融股及傳產撐盤,台股收盤仍漲2點至17165點,成交值5369億元。
OPEC維持原先的石油產量政策,油價再創波段新高,導致通膨預期再起,美國科技股遇壓,美股四大指數呈現漲跌互見,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跌12.26點或0.09%,收13736.48點。費城半導體下跌0.38%。
台積電ADR漲0.98%,台積電開高2元達600元,為5月10日以來首度再見到600元價位。加上長榮(2603)、陽明(2609)等貨櫃航運股價創新高,以及中鋼(2002)、台塑(1301)等原物料股上揚;台股早盤突破17200點,再創5月11日以來新高。
台股今早在台積電領軍,開盤即快速突破17200點大關,但逢高出現獲利了結以及遇前波套牢賣壓;指數一度震盪,最高17274點,最低17056點,回到平盤之下,主要受到台積電開高後壓回影響。
中場後,長榮股價持續穩在高檔,中鋼(2002)、台塑(1301)等原物料股續攻,加上富邦金(2881)收高帶動金融股上漲;雖電子股指數下跌,在金融股及傳產股撐盤有功,台股收盤仍小漲,K棒出現黑十字線,顯示多空拉鋸。
台股今早高低震盪逾200點,但航運鋼鐵類股強者恆強;目前台股在所有均線之上,技術面仍為多頭架構,台股指數也回到本土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整體來看,國際油價高漲,台塑四寶上揚,中鋼今日領軍鋼鐵股強攻;加上航運的貨櫃指標萬海(2615)再創新高,長榮、陽明跟上飆上新高價,以及散裝航運股也齊揚;航海王持續揚帆,成為資金匯集之地,且引領台股再創自5月11日以來新高。台股本周連三漲,繼周二成功達到5月11日的跳空缺口上緣,今日早盤回到5月10日的收盤股價水準。
由於台股指數反彈已來到疫情前的高檔區,加上外資近期期貨持續加空,今日盤勢震盪加大,全日量能增加,多空拉鋸,若美股周三表現轉弱,台股下半周指數恐受壓抑。
(時報資訊 沈培華)
傳產紅不讓 電子軟腳 台股趨堅收17,165
受制盤中傳來新北疫情再次擴大疑慮,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使大盤開高後迄中場一度向下急殺,令短多傻眼;不過,之後在塑膠、玻璃、造紙、鋼鐵、航運、油電與百貨等族群震盪走高,加上富邦金、國泰金等力挺多方,使加權股價指數迄終場仍力守榮面,報漲2.66點,為17,165.04點,漲幅0.02%,成交5,369.76億元。
電子股今普遍疲軟不振,包括台積電之半導體上、中與下游族群如IC設計、設備、封測等,另外,被動元件、矽晶圓、DRAM、PCB、車用電子、手機零組件與顯卡等相關科技股,也多臉色鐵青,顯示短期電子股之中期整理時間還需再拉長,待傳統營運淡季之「五窮、六絕、七上吊」逐漸雲淡風清後,才能有更上一層樓之突圍。
相對傳產股持穩震盪走高架構,顯示市場資金對疫後景氣復甦之原物料行情仍興趣濃厚。主要原因或仍是傳產股普遍仍處低價、轉機與獲利成長之趨勢相對明朗,因此法人、大股東、主力群與業內實戶等,在波段上下震盪中,陸續排除持股信不足浮額後,仍持續往前衝,此係航運、玻璃、造紙、鋼鐵、塑膠、電器、電機、紡纖、化學、水泥、觀光、油電及食品等傳產股,得老神在在輪動趨堅誘因。
另外,歐美等地區,受惠疫後景氣復甦審慎樂觀,但通膨升溫疑慮也伴隨而來,使美國Fed(聯準會)為核心的各主要工業國央行,未來伺機回收市場資金,或適度調高短期利率以抑制通膨動作不宜輕忽,使金融股中期營運成長可期,該類股短中期可望持續擔當穩盤角色。
櫃買市場方面,受制電子股重挫,生技股也表現不佳,在雙主流股深跌,且電機股也表現疲軟影響下,即使短線紡纖、化學、鋼鐵、營建、航運及觀光等族群都力挺多方,但盤勢仍開高殺低,終場指數大跌1.36%,報200.49點,成交666.36億元。
亞股方面,包括澳洲、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市場,暫報臉色紅潤;香港、大陸滬深300指數、南韓、新加坡、越南、泰國與印度等股市,暫報下挫。美股電子盤方面,受制投資人觀望通膨疑慮的氛圍相對濃厚,目前道瓊期與小型股2,000之兩大期指暫報小漲,而標普500與那斯達克100兩期指,則暫報小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