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與市場分析:
近期全球疫情再起,雖然歐美主要國家疫情趨緩進入解封期、需求持續復甦,但由於全球疫苗分配的不平衡,導致新興經濟體及亞洲國家疫情輪番升溫,疫情以來供不應求的現象仍難以緩解。
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5月底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雖由3月預測的5.6%上修到5.8%,但OECD強調疫情後復甦的不平衡,一些國家的經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如阿根廷、西班牙等國需要三年以上,另先前疫情急遽升溫的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反而遭到下修,凸顯全球經濟前景雖然樂觀,但隨時都有可能受到變種病毒的挑戰。
展望後市,美國總統拜登推出的《美國就業計劃》及《美國家庭計劃》由於無法在民主黨內取得一致共識,仍須與共和黨協商,法案通過目前依舊沒有時間表,而貨幣政策方面,美國聯準會已逐漸給出縮減購債的初步訊號,正式縮減購債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貨幣政策更加寬鬆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目前美股大致處在政策動向的觀望期,仍待未來財政刺激的進展以及縮減購債的暗示更加明朗。
台股投資方向:
台股歷經上個月股災震撼,情節宛如去年3月翻版,只是震撼規模小於去年,在台股重回17,100點後疫情對後續的衝擊仍是要面對的難題。首先,中經院5月份製造業PMI由前月新高68.7%下滑至66%,其中新訂單下滑3.9%,生產與人力雇用分別下滑5.1%和4.2%,未來六個月展望更大幅下滑12%,顯示疫情對台灣製造業影響程度在提升中。
其次非製造業指數NMI也由前月60.1%大幅下滑至49.2%,NMI指數回到去年Q2非擴張期區間,因為全國進入第三期警戒,商業活動和新接訂單指數分別下滑20.7%和19.8%,未來六個月展望更大跌30.1%,由於全國第三級警戒至6月14日,觀察國外封城經驗,在疫苗施打比例未達過半前,解封造成疫情再升溫風險很高,因此本月放寬管制機率不高,對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影響也將持續中。
最新國內累計確診人數突破9,000人,疫情仍未全面控制,本周包括永齡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團體送件申請採購疫苗,後續採購疫苗進度將對國內疫情有正面助益。台股近期受到歐美解封經濟轉佳,外資重回市場,新台幣匯率最高來到27.483創下1997年3月以來高點,研究部統計台幣匯率單季升值3%以上,台股單季平均漲幅達8%,若以目前單季漲幅約4.6%,短線台股仍有高點可期。
2日台股收盤指數17,165.04點,成交量超過5,300億元,盤中達17,274.66點再創反彈高點,指數重回短中長期均線之上,目前月線16,496點正式落底翻揚,預估下周將向上穿越季線16,624點,配合KD仍在94和88高檔鈍化,MACD持續轉正,指數將高檔區間震盪。選股方向,盤面仍將類股輪動,資金聚焦營收創新高,高殖利率,本益比仍相對低,法人買超股和籌碼面偏多個股進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