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即將在第三季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加嚴防疫管制措施讓外銷熱、內需冷呈現兩樣情,以致今年基本工資討論更加困難。有審議委員指出,勞動部不應急於在第三季定案,可比照過去前例等到第四季、經濟情勢更明朗化後再做討論。
「從勞動數據來看,現在不是最適合談調整基本工資的時候」,有學者委員指出,6月失業率4.8%,為金融海嘯以來最高。根據最新統計,全台有3,679家企業實施無薪假,4萬4,973人受影響,甚至民生與化工業等製造業也出現無薪假。未來降級後全台疫情怎麼發展,沒人有絕對把握,看各國反覆解封、封城情況,現在談明年基本工資「很危險」。勞方委員雖認同現在內需產業疲弱,但國內研調機構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達5.4%甚至更高,「不是沒有調整可能」。
攤開過去審議史,勞動部官員表示,2012年時因經濟情勢,勞資政學四方對基本工資調漲出現明顯歧見,當時審議委員會延至10月(第四季)才拍板定案,且針對月薪調整綁定條件,必須要在國內生產毛額連續兩季超過3%、或失業率連續兩季低於4%條件下才能調漲。
不僅如此,2015年第三季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也是「卡關」,當年前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0.65%,國內物價相對平穩。但那年上半年經濟表現不佳,出口連續六個月下跌,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估僅0.64%,因此延到第四季討論,但當時決議基本工資不調漲,直到隔年(2016年)會上,同意基本工資時薪先「補漲」,2017年月薪才與時薪同步調漲。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勞動部已開始徵詢審議委員們開會時間共識。有無可能月薪與時薪脫鉤、設下調漲條件等,他說,過往都是先討論月薪、再推算時薪,明年基本工資會調多少、怎麼調,須交由審議委員們充分討論。
針對調漲基本工資,工商團體反應激動,認為2021年疫情對民生產業衝擊遠大於2020年,多數企業正面臨存亡絕續難關。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指出,三級警戒持續延長,民生服務業營收幾乎歸零,726降級不解封,對服務業幫助有限。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也說,GDP成長情況看起來不錯,事實多數企業是處於經營困難階段,降級不解封,營業額短期間仍難以恢復。

觀點/疫情下硬漲工資 恐全盤皆輸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在第三季登場,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去年受到報復性消費走旺的商業服務業,今年在三級警戒下反變成內需「慘」業,若硬要比照過往調整基本工資的幅度平均約3%,恐成累棋之危。
台灣習慣以調整基本工資「解決」低薪問題,照顧邊際勞工的基本生活,但在這次疫情實施二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已造成史上最多企業申請實施無薪假、失業率達金融海嘯以來最高。在這個前景不明之際,以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台灣,是否有能力承受基本工資再向上調漲?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5月統計,投保在基本工資月薪勞工總計有318萬人,其中以製造業為87萬人最多、占該行業總投保人數的2.7%;其次則是批發零售業48.7萬人、占26.3%;第三為營建工程業32.7萬人、占47.8%;第四則是其他服務業29.8萬人、占53.5%;住宿及餐飲業則是21萬人排名第五、占36.3%。
由此可看出,若製造業一路旺到年底,而選擇「月薪與時薪脫鉤」,也就是不調時薪、只調整月薪,對景氣正旺製造業來說,只是拿出口袋裡的零錢來照顧2.7%勞工,但這對要同時承受防疫措施、消費力疲弱的商業服務業而言,卻是要煩惱到底哪裡還有錢能幫26%至54%勞工加薪。更別提在僱用基本工資時薪的勞工的三大行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以及教育業,都還在期盼繼續獲得政府加碼紓困,怎有餘力多負擔來年基本工資的調高?基本工資不是不能調整,而是必須考量到雇主是否有能力承擔。若為了達成基本工資3萬的「小英夢」,讓勞動部每年無論如何非得交出調整基本工資的「業績」,這恐將成為全台149萬家中小企業最大的惡夢。